由闫妮、李光洁、郭晓东、蒋欣主演的《小巷人家》开播后引发热议。剧中,黄玲、宋莹的姐妹情令人动容,闫妮、蒋欣、李光洁等主演的演技值得褒奖,但更多观众被几位小演员的演技圈粉了,“孩子们单开一部剧吧,我可以看100集。”不仅是《小巷人家》,在诸多高分年代剧中,小演员的表演时常更出彩,甚至很多人都有“看年代剧重点看前几集,因为孩子没长大”的想法。
孩子们灵动可爱,观众很难不被打动
从小时候到长大,《小巷人家》中的庄图南换了三版,林栋哲、庄筱婷换了四版,小演员主演的前8集被网友称为封神之作。第一版灵动可爱:庄图南软萌中透着哥哥的稳重,庄筱婷乖巧可爱,林栋哲古灵精怪,和蒋欣、王安宇都有些神似。第二版的演员,也像书里走出来的:庄图南意气风发,就像品学兼优的学霸,林栋哲搞笑淘气……
看着这些孩子,很难不被打动。观众最偏爱的小林栋哲,更是留下了诸多名场面。第一版由8岁的孙思程饰演,他像妈妈宋莹一样,嘴上功夫了得:在张爷爷家看新闻联播,被开玩笑地嫌弃“一个人占一个板凳”,他立马起身回嘴“你们家有电视,好稀奇,我让我妈妈也买一个”,然后回家委屈巴巴地向妈妈告状,还连说两遍他们“嫌我屁股大”,惹得宋莹立马下定决心“我们也买”;“欺负”庄筱婷时,威胁她“我让图南哥哥不跟你玩”“不带你上厕所”,却被人家的亲哥灭了威风,图南哥一句“她是我亲妹,亲生的,你不是”,他摸摸额头,无奈又伤心,哭哭唧唧地回家,还一个人蹲在厕所里哭,拿卫生纸擦眼泪,又好气又好笑……
第二版李庆誉饰演的林栋哲胖了些,但演技是真好,特别是哭戏一绝,观众表示“林栋哲一哭,我就想笑”。
在孩子们的衬托下,范丞丞饰演的3.0版庄图南被网友诟病,呆愣木讷的演技被指“让人出戏”,形象气质跟小时候偏差太大:长大后的庄图南怎么成了眼神飘忽不定的“二愣子”?随着图南的戏份越来越重,有观众开玩笑说,想众筹送图南出去留学,等大结局再回来拍团圆照。
未经生活打磨的他们,表演多是真情流露
其实,此前的很多年代剧,演技精湛的小演员成了“戏眼”,让观众直呼“舍不得孩子们长大”。
《小巷人家》导演张开宙执导的另一部年代剧《乔家的儿女》,从小到大也换了几版演员。比如观众喜欢的乔四美:苏伊可饰演的1.0版,是扎着麻花辫、乖巧可爱的小妹妹;张熙唯饰演的2.0版,聪明灵动中带着一丝倔强;孙梦晗饰演的3.0版,进入青春期后脸上多了一丝少女悸动,把大哥气得“白头发滋滋地往外冒”……
刘琳、郭涛主演的《父辈的荣耀》中的孩子们,让很多观众感叹“太会演了”:又虎又护短的小凤菊,个性泼辣,是一点就炸的“炮仗”,但被老妈训斥后,总会坚定迅速地回一句“好嘞”,傲娇但怂;调皮捣蛋的小兆喜,立志要当孩子王,每天和小凤菊互怼,而且演小兆喜的正是《抓娃娃》中的小“马继业”……
李小冉、李乃文主演的《我们的日子》里的小雪花,被李洛伊演活了,被评为整部剧最出彩的角色,也有人说,“小雪花长大换成周依然后,没了追剧的欲望”。
为什么年代剧中最出彩的是他们?其实,孩子演戏更有优势,未经生活打磨的他们,演的更多是贴合自己形象的角色,表演大多是真情流露。导演给出指令后,他们不会过多考虑,更多是靠着本能做出反应。
在年代剧的背景里,天真浪漫的小演员不仅多了一份那个年代的质朴,想象力丰富的他们在大人的引导下也更能代入当时的生活,配上合适的服化道,更像是从那个年代里走出来的。相比孩子,一些业务能力不过关的青年演员演戏痕迹重,对角色理解、演绎都不到位,也难免被比下去了。
小演员心无旁骛,遇上年代剧里经验丰富的演技派,更能调动情绪。在《小巷人家》中,林栋哲不会写作文,直接抄了庄图南的,被老师请家长后喜提“混合双打”,看他被打得嗷嗷大哭,屏幕前的观众都被逗乐了。花絮中,饰演林栋哲的李庆誉说,自己演这场戏时本想假哭,但“老爸”李光洁演得太好,把自己“吓”哭了,“把我的恐惧带出来了”。
小演员的选角过程,标准和流程更复杂
这些有灵气、有演技,甚至有一些与成年演员的外貌高度适配的小演员是怎么选出来的呢?
此前,《乔家的儿女》选角导演、CD HOME选角工作室的冯雷在采访中透露小演员的选角过程,其实标准和流程比成年演员更复杂、更费工夫,第一要求是戏好:“有些经验的小孩容易‘油腻’,也有外形条件好的欠缺了演戏的悟性。每个角色至少看过300个人,以此为基础逐步缩小范围,从300个到50个,再到10个,导演会从中锁定几个见面、试戏。”这些小演员是从全国各地的各种机构、学校找来的,之后剧组又收集了很多没有表演经验的孩子的资料,一拨拨对比、一拨拨选,但最终确定的小演员,大都有过演戏经验。
开机后,剧组会要求小演员第一时间进组,让他们更多地沉浸式体验故事的氛围,表演的时候才会更加自然:让小演员们一起吃、喝、住,尽快熟悉彼此,就像剧中的小伙伴一样;提前习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布景和道具,不管在片场还是外出都要穿着戏服;给他们讲过去那个年代的故事……各种高要求下,才有了观众的一致好评。
而这一切,显然是正在拼流量、拼曝光度、跑综艺的青年演员无法付出的时间和精力成本。这样一看,相比年代剧中担当主角的父母,成年的“儿女”缺演技能力;相比自己的“小时候”,又缺天分和投入,那也难怪要被观众看不上,被骂是“关系户”了。 本报综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