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版:公益广告

12版:生活周刊

13版:生活周刊

16版:光影记录

潍城打造全省首家手造博物馆,展品琳琅满目

来这看看老物件老手艺 保你不虚此行

(2024年11月14日) 来源:潍坊晚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文/图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赵春晖
  潍坊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具有浓郁地域特色的手工艺品种类繁多,闻名中外。为让非遗展示动起来、技艺传承活起来、文化传播火起来,潍城区打造了全省首家手造博物馆——潍坊手造博物馆,充分利用优秀手工艺与民间艺术资源,打造更具传播力和影响力的文化体验传承中心,成为潍坊文化遗产保护的新载体、文化展示的新平台、对外宣传的新阵地。
  11月7日,记者走进位于潍坊十笏园文化街区非遗空间四楼的潍坊手造博物馆,里面陈列着各式各样的手工艺品,每一件都充满巧思。
  这里展出的“百寿杖”,是核雕与红木嵌银髹漆技艺相结合的产物。手杖的握柄为核雕物件,杖身上一百个“寿”字形态各异,通过嵌银髹漆技艺制作而成,作品非常有创意,让人赞叹不已。
  核雕是在桃核上进行雕镌的一种传统技艺。方寸之间,气象万千。在小小的桃核上,人物的形态活灵活现,令人浮想联翩。其中,这里展出的都兰桂核雕作品《马拉轿车》,刻画的是奔腾的骏马拉着一辆轿车,在强悍有力、衣着朴实的赶车人扬鞭驾驭下,奔驰在大地上。相貌俊逸、衣冠华丽的乘车人,稳坐车内,陶醉于沿途的大好风光中。骏马的蹄、胸、辔头、套索、串铃清晰可见。轿车的窗、帘、篷、轮等形象逼真,堪称艺术精品。
  九千绣花女,十万织布机。潍坊刺绣是鲁绣的重要代表。这里专门展示了刺绣戏服,戏服是通过盘金绣、打籽绣、锁边绣等针法制作而成,这门“古法技艺”也体现了潍坊手造文化源远流长的特点。
  此外,潍坊手造博物馆还展示了蛋雕、皮刻、石雕、仿古铜、古琴、红丝砚、篆刻、拓印等一系列手造精品。一件件艺术品记录着历史、传播着文化,游客畅游在潍坊手造博物馆里,仿佛置身非遗艺术的海洋,不由得心醉神迷。
  游客张先生说,在这里能看到琳琅满目的潍坊手造展品,能深入了解潍坊厚重的非遗文化,而且还能欣赏非遗传承人现场制作非遗产品,强烈建议喜欢潍坊传统文化的人,一定抽时间来现场好好体验一番,绝对会让人感觉不虚此行。
  潍坊手造博物馆展厅面积2200平方米,分为活态展示区和静态展示区,配有2个研学教室,设有传统表演艺术类的展演舞台。其中,活态展示区共入驻风筝、年画、面塑、葫芦烙画等17个手造项目,进行现场生产、展示、表演和销售。
  静态展示区以潍坊手造简史(基本陈列)、专题展厅、互动研学空间、手造文创商店四个功能区,展示潍坊手造的渊源、影响,通过“节俗之礼、日用即道、长物雅怀”三个板块120余件藏品,详细阐释了潍坊代表性传统手造技艺、作品和功用,并将手造产品通过文创商店现场销售的形式,让观众将博物馆带回家。
  为让传统非遗“动”起来、“活”起来,潍坊手造博物馆还定期举办传统技艺培训班,聘请潍坊手造领军人物、工艺美术大师和非遗传承人等现场教学,系统性对传统技艺爱好者进行理论培训,传授技艺,进一步扩大了潍坊传统非遗文化的影响力。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潍坊手造博物馆充分利用潍坊市优秀手工艺与民间艺术资源,不断创新手造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打造了集教育、研究、收藏、保护、展示、展演、展销于一体,承载传承、体验、培训、旅游等功能的手造体验传承中心,成为游客特别是广大未成年人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非遗、手造技艺不可或缺的重要研学点,为弘扬潍坊优秀传统文化和手造技艺贡献了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