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版:导读

16版:光影记录

罗晟源 努力成长为机器人领域工匠人才

(2024年10月21日) 来源:潍坊晚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赵春晖
  今年以来,在第二十六届中国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赛全国总决赛、第七届中国高校智能机器人创意大赛、2024年睿抗机器人开发者大赛全国总决赛等国家级重点赛事中,来自潍坊科技学院的参赛选手捧回了14个一等奖,为学校赢得荣誉。这些参赛选手都是潍坊科技学院马家兴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的成员。10月18日,记者采访了其中一名学生罗晟源。
  罗晟源是潍坊科技学院2021级智能制造学院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的学生,马家兴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2023-2024赛季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队长,2024赛季机械创新设计组负责人,大学生创新训练国家级项目负责人,曾获得“第十五届山东省大学生科技节创业之星”等荣誉称号。
  早在大一时,罗晟源就和机械创新设计结下了不解之缘。罗晟源进行入学军训时,马家兴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到他们班纳新,得知这个工作室主要从事人工智能和机器人领域的研究,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第一时间报了名。
  罗晟源介绍,在工作室里,他主要学习机器人的设计、制造、应用。“刚接触时完全没有头绪,在老师的指导下,认真学习、琢磨,慢慢地尝试通过参加比赛,来提高自己的成绩。”罗晟源说,第一次参加比赛时,由于接触机器人时间不长,能力水平一般,在比赛中没能获得好成绩。但通过那次参赛历练,他积累了不少经验,对后来的学习、备赛都帮助较大。
  “我们需要根据比赛要求,自主研发和设计出能够参赛的机器人。从有初步想法到在电脑上进行三维建模,再经团队教师审核方案后才开始制造机器人,在此过程中还要进行电控调试验证可行性并逐步完善机械结构等多个步骤,但这每一步都是从课本上学不到的。”罗晟源说,要想在大赛中拿到好成绩,设计出来的机器人产品需要经过两次到三次迭代,这对于设计制造者来说,是多次浴火重生的过程,虽然过程很苦,但最终会有突破和惊喜。
  去年,罗晟源以队长的身份带领队员参加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在小组赛中与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北京邮电大学等四所高校同台竞技,最终以四场比赛全胜的成绩获得全国33强。今年,他们一起参加了2024睿抗机器人开发者大赛,在智慧农业——满载而归赛项目中获得全国一等奖的好成绩。
  罗晟源坦言,比赛成绩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在备赛过程中自己取得的进步。“这些比赛的核心点都是促进数字技术、人工智能、机器人技术的创新应用,可以提升学生专业技能,激发创新能力、理论联系实际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罗晟源表示,通过参加比赛把课本上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的技能,非常受益。
  人工智能领域未来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罗晟源很庆幸自己能够参与其中。虽然目前还在学校学习,但他和自己的团队成员设计、制造的很多机械设备开始在实践中得以运用,等待发挥巨大的效益,这让他对自己有了更高的期待。
  “希望利用在校学习的机会,继续磨砺自己,让自己成长为机器人领域的创新应用型工匠人才。”罗晟源说,未来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推动国家先进制造业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在人生舞台上实现更大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