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版:光影记录

应季食补很重要
中医教你调理五脏

(2024年08月20日) 来源:潍坊晚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常方方
  “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后防复”是中医的“治未病”理念。除了治疗病痛外,中医在养生保健方面也有悠长的历史,中医养生重在整体性和系统性,提前预防疾病发生,从而促进健康,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那么,老年人如何从中医方面进行养生?8月16日,潍坊市中医院肛肠科主治医师郅重阳作出详细解答。
  郅重阳表示,养生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畅情志、调饮食、慎起居、适寒暖是养生的基本要素。人体衰老是生命动态演变的过程,是全身机体脏腑功能逐渐降低的过程,是自然规律。面对衰老,要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不需过分焦虑。中医讲衰老是身体阴阳失衡、脏腑虚衰所致,如果保持阴阳动态平衡,维持脏腑功能稳定,即可延缓衰老。人体是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对应阴阳五行,五脏虚弱是衰老的最主要原因。
  肾脏为先天之本,五脏六腑之本。肾气充足,则阴阳协调元气充足,身体强健,反之则加速衰老。肾脏五行属水,与冬季相通,冬季养肾可适当早睡晚起、注意保暖(尤其是足底)。还要保持心态稳定,避免情绪过于激动。饮食上,可进食一些温肾壮阳的食物如羊肉、大枣等,以及黑豆、黑米、黑木耳、黑芝麻等黑色食物以调节肾功能。
  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同为五脏六腑之本。人吃五谷、饮水均需脾胃运化,若脾胃功能虚弱,则运化不足,体弱而早衰。脾五行属土,与长夏之气相通,饮食应以清淡为主,避免进食过多生冷、刺激性食物,不要贪凉,夏天也可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夏天燥热,情绪易暴躁,可适当转移注意力,缓解不良情绪对脾胃的影响。饮食上,可适当吃些黄豆、玉米、南瓜、板栗等黄色食物,帮助调理脾胃。
  心藏神而主血脉,为生命之本,五脏六腑之大主,因此心旷神怡、气血充足,则身强体健,反之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气血亏虚、体弱多病。心脏五行属火,与夏气相通,应注重静心养神,保持平和的心态。饮食以清淡为主,食补可选择红枣、山楂、红豆等红色食物,以温补心火,温煦全身。此外,老年人不要长时间吹空调,否则汗液排不出,也会加重心脏负担。
  肝主疏泄,主藏血而为血海,喜调达恶抑郁。肝气通达,气机通畅。若肝气日衰,则血虚气虚、疏泄不利、百脉不定、早衰减寿。肝脏五行属木,与春气相通,饮食应以酸性、清凉食物为主,避免大燥大补之物。食补可选择绿色蔬菜、绿豆、绿茶等绿色食物,以调节肝气生发。
  肺主气,朝百脉,上通鼻窍,外合皮毛,易受外邪侵袭,肺气虚弱,则多病早衰。肺五行属金,与秋季相通,秋天养肺应早睡早起,适当进行运动,食补以雪梨、银耳、百合等白色食物为主,以补肺润肺。
  此外,运动养生也是中医提倡的理念,然而人体随着年龄增长,脾虚气陷,过度过量运动可能出现脏器下垂等疾病。郅重阳接诊的胃下垂、盆底肌肉松弛、子宫脱垂、直肠脱垂患者中,部分患者有跳广场舞或高强度运动的经历。而打太极拳、八段锦等较为柔和的运动,可拉伸筋骨、疏通经络、调节情绪,从而起到强身健体、增强免疫力等功效,更适合老年人。
  总之,养生要顺应自然。生活起居,要顺应昼夜变化;衣着适当,体现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饮食适当,多吃当季食物;形神共养,静以养神,动以养形;注意维持脏腑平衡,尤其是脾胃和肾脏,因其后天及先天之本,二者相互促进,有很好的保健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