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王路欣
近段时间,各类社交平台中,不少网友分享自己的晒背心得和体验,“瘦身”“祛湿气”“面色红润”等效果让不少人纷纷效仿。晒背真的有这么多养生功效吗?有什么科学依据?如何科学晒背?对此,记者采访了潍坊市第二人民医院(潍坊呼吸病医院)中医科主治医师刘迪。
◆晒背有何科学依据?
刘迪表示,晒背并非“江湖偏方”,中医认为,人体的背部属阳,后背上有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督脉位于后背正中,是人体阳气最旺的一条脉,具有调节全身阳气的功能;足太阳膀胱经则贯穿背部两侧,上面布满了与五脏六腑相对应的穴位,如肺俞、心俞、肝俞、胆俞、脾俞等。这些背俞穴又相当于五脏六腑在体表的开口,可用来吸收阳气。通过晒背,让阳光中的紫外线刺激这些经脉和穴位,可促进阳气的生发和流通,从而起到调理脏腑气血、增强体质的作用。
◆晒背有哪些功效?
调理脏腑气血,晒背能够促进背部的血液循环,增强新陈代谢,有助于调理脏腑功能,改善体质。
驱寒除湿,对于虚寒体质、寒湿内盛的人群,晒背可以激发体内的阳气,将寒湿之气排出体外,缓解手足寒凉、腹泻等症状。
补充维生素D,阳光是合成维生素D的重要来源,晒背有助于促进维生素D的合成,进而促进钙的吸收,对骨骼健康有益。
除此之外,晒背还能促进身体的内分泌平衡,缓解抑郁情绪,改善睡眠质量。
◆适合晒背的人群有哪些?
虚寒体质、寒湿内盛者,如经常手脚冰凉、畏寒怕冷、大便稀溏人群。
慢性病患者及亚健康人群,适当晒背有助于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老年人群,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体内的阳气逐渐衰弱,适当晒背可以补养阳气。
◆不适合晒背的人群有哪些?
紫外线过敏者,应避免阳光直射皮肤,以免引发过敏反应。
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患者晒背需谨慎,以免加重病情。
阳气偏盛或阴虚体质人群平素怕热,容易出汗,晒背易上火。
孕妇及幼儿不建议晒背。
◆如何科学晒背?有哪些注意事项?
选择适宜的时间,不在强光下暴晒,避开中午前后(11时-15时)最炙热的时间段,防止晒伤。
控制晒背时长,初次晒背建议在10分钟-15分钟为宜,之后可逐渐增时间,一般不超过30分钟。儿童皮肤娇嫩,晒背时间应适当缩短,老年人应在家人陪同下进行。
做好防晒措施,应佩戴遮阳帽、使用遮阳伞,避免阳光直射头部和面部。后背裸露时应涂抹防晒霜,以免晒伤。
晒背过程中会出汗,需及时补充水分,可选择饮用淡盐水、酸梅汤、绿豆汤等。
晒背后毛孔打开,应及时更换汗湿衣物,避免直吹空调以及喝冷饮。
需要注意的是,晒背作为一种自然、简便的养生方式,适合多数人群在夏季进行。科学合理晒背,可提升阳气、驱寒除湿、增强体质。然而每个人的体质不同,晒背的效果和注意事项也有所不同。因此,在晒背前应咨询专业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