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版:光影记录

安丘市官庄镇西挑河村

从会种地到“慧”种地 这个农场有点“潮”

(2024年08月20日) 来源:潍坊晚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文/图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王玉芳
通讯员 刘芮榕
  “农场采用智能化管理,自动温控,自动轮灌。现在天气热,棚内温度高,大姜都是晚上浇水。我下班前设定好,晚上自动浇水,浇完一个棚再自动浇下一个棚,不需要人看,第二天上班的时候就全浇完了。我一个人管理100亩大姜不成问题。”安丘市官庄镇宅科村村民孙夕平说。
  8月17日下午,记者在安丘长生源生态家庭农场见到了正在查看大姜长势的孙夕平。今年61岁的孙夕平是安丘长生源生态家庭农场的一名工人,在农场上班已经4年,是农场的大姜种植技术负责人。看着一垄垄大姜长得郁郁葱葱,孙夕平打心眼里高兴。
  长生源生态家庭农场位于官庄镇西挑河村。农场以大数据、云平台、物联网等技术为支撑,应用智能一体化控制系统,集温、光、水、湿自动控制于一体,在大棚内安装大量传感器,实时监控大棚内的环境参数,实现智能化、精准化管理,有效确保作物能够在最佳状态下生长,一部手机就能查看大棚农作物的管理和生长情况。
  “官庄镇从资金、技术、人才三个方面对长生源生态家庭农场进行扶持,帮助农场流转土地1200亩,投资一千多万元新建扩繁温室、智慧农业大棚、实验室等基础设施,还邀请潍坊学院教授进行技术指导,创新开展了农技人员共富课堂。”官庄镇相关负责人介绍。
  走进农场的百亩大棚葡萄种植区,路南侧的“阳光玫瑰”葡萄大棚内,一串串“阳光玫瑰”套着彩色的纸袋,即将成熟上市;而北侧的“玫瑰香”葡萄棚内,一串串颗粒饱满的紫葡萄挂满藤蔓,采收工作已经进入尾声。西挑河村村民马连爱正在打理葡萄,她和农场其他工人一样,家中种着地,空闲时间来农场打工,主要干一些疏穗、套袋、剪葡萄、装箱等活,每天都有一百多元的收入。
  长生源生态家庭农场负责人王宝杰说:“我们农场主要以大棚作物为主,最大的特色是智能水肥一体化,不但解放了劳动力,还有效控制了农药残留,提高了农产品的质量。我们的‘玫瑰香’葡萄通过盒马鲜生等销往大中城市,每公斤卖到二十五六元,‘阳光玫瑰’每公斤卖到三十多元。今年棚内种植的大姜长势很好,亩均效益预计比露天种植的地块要增收15%-20%,智慧农业是今后发展的方向。”
  从会种地到“慧”种地,长生源生态家庭农场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不断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