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贺德良
近日,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发布消息,除故宫、国博等旅游景区和对外开放单位外,北京全市旅游景区已全面取消预约要求。此前苏州、上海也发布消息,除部分重点景区、热门景区和文旅场馆外,其余景区、文旅场馆等都取消了实名预约。 (据海报新闻)
在数字化浪潮的推动下,景区门票预约制度一度成为旅游行业的新宠,以便捷、高效的特点赢得了游客和业界的广泛认可。然而,随着预约制度的深入实施,一系列问题逐渐浮出水面:预约门票要登录各类小程序,并且不同景区的放票时间不一样,游客需要提前确认好时间蹲点“抢票”,预约难、熬夜蹲守……游客的出游体验因此大打折扣。特别是对于那些不熟悉网络操作的中老年游客,预约制度更是大大增加了他们的旅行难度。
本该轻松愉悦的旅游被“预约”添上一杠,着实让人“心堵”。如何变堵为畅?好在,国内一些城市已敏锐地捕捉到这一问题,并采取了积极有效的措施。比如,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发布《关于提升暑期旅游景区基本服务质量践行文明旅游的倡议》,宣布除故宫、国博等热门旅游景区和对外开放单位外,全市旅游景区已全面取消预约要求。这一利好消息迅速在旅游圈和网友中引发热烈反响。
取消预约制度,意味着游客将不再受困于繁琐的预约流程,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选择心仪的景区,享受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这无疑将极大提升游客的出游体验,让旅游变得更加轻松、自在。对于这一改革,网友们大多表示欢迎和支持,并呼吁全国其他城市也能尽快跟进。
业内专家指出,取消预约制度符合公众期待,但并不意味着放松对景区的管理和监管。相反,这更需要景区加强现场管理,提高服务质量,确保游客的安全和舒适。同时,景区也应积极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对游客流量进行实时监控和预测,以便更好地应对可能出现的客流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