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版:公益广告

16版:光影记录

小人物的星辰大海同样值得尊重

——读袁凌《我的皮村兄妹》

(2024年05月30日) 来源:潍坊晚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赵元建
  《我的皮村兄妹》是袁凌的最新非虚构作品。作者以朋友的身份近距离接触这些生活在皮村的劳动者们,又用温情脉脉的文字将他们的故事记录下来,展现给大众。
  这部作品凝聚了作者极大的心血。他在与这些工友长达七年的交往中,深刻感受这些来自繁华都市中的另一个侧面——工人群体的精神世界和他们的现实状况。那些工友们在他们的人生岁月中到底经历了什么,他们又为何喜爱文学?带着这些疑惑,袁凌走进了这个群体。他们是社会最艰辛的劳动者,虽然收入有限,但对文学有无上热忱。作者的书写带着理想主义的色彩,他希望可以为这些热爱文学的人留下一份文字。正如作者所言:“为这个群体留下一份纪录,是一件需要着手的事情。毕竟虽然已经有了那么多的报道和拍摄,多数工友的人生故事和梦想仍旧处于聚光灯之外。”
  作者所纪录的人物,有月嫂、保姆、保安,也有店员、快递员等。他们职业不同,却拥有一个相同的爱好——文学。他们的人生经历不一样,有着这样那样的不幸,但是文字让他们学会了以另外一种姿态来面对生活。他们谈论梦想,也在尽力抵御生活的琐碎;他们曾有热血的青春岁月,也在努力抵御现实的无奈。这群人中,既有我们熟悉的范雨素、陈年喜,也有那些“素人”。在他们的世界中,生活有时像一团乱麻:有人在做保姆的时候,曾遭遇过雇主在洗手间安装摄像头;有的劳苦半生,终生都要为儿女操劳;有的身患重病,却依然面带微笑,在地下室里翩然起舞,成为自己的舞者……
  在皮村,这里汇聚了各式各样的劳动者,他们所构筑起来的精神乐园,成为他们抵挡现实无奈和悲伤的武器。他们抱团取暖,用文字来抚平伤口,也在用文字来抵御寒冷。在皮村,还有工人博物馆,这些看似不入流的纪念品,却从一个侧面展现在大时代面前工人的生活掠影,成为历史重要的印记。
  在这个时代中,他们曾有意无意被我们忽略,但是不妨碍他们将自己活成一道光。
  阅读这本书,带给我最深的感受便是文学并非一些人的特权。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拿起笔来,去感受这个世界。我们可以记录生活的琐碎,也可以去描绘自己内心的星辰大海。我们是微不足道的小人物,但是也可以用心在这个世界上留下一些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