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贺德良
近年来,随着老年群体保健意识增强,老年人保健品市场迎来旺盛需求。但记者调查发现,一些不法分子以推销所谓的保健品为幌子,把“黑手”伸向了老年人。在骗子精心设计的消费陷阱中,许多老年人无法辨别真假,成为保健品销售骗局中的受害者。 (据央视新闻)
涉老违法销售行为不仅损害老年消费者的经济利益,更对他们的身心健康造成极大危害。这些不法分子往往利用老年人对信息获取渠道有限、判断力相对较弱的特点,通过虚假宣传、欺诈销售等手段,诱骗老年人购买质量低劣、价格虚高的商品或服务。这种行为不仅侵犯了老年人的合法权益,也严重破坏了市场的公平竞争秩序。
对此,我们绝不能坐视不理,必须采取坚决有力的措施予以重拳打击。首先,需要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并加大执行力度。相关方面应出台更加严格的法律法规,对涉老违法销售行为进行明确的界定。同时,执法部门也应加大执法力度,对违法行为进行及时查处,确保法律法规得到有效执行。
此外,加强宣传教育也是维护老年群体权益的重要一环。应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向老年人普及消费者权益保护知识,增强他们对骗局的识别能力和防范意识。同时,还应加强对老年人的心理关爱和陪伴,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和价值观,避免受到不法分子的欺骗和诱导。
令人欣慰的是,打击涉老违法销售行为,各地频出重拳并取得明显成效。一批涉嫌违法的商家被查处,一批涉案人员被绳之以法。然而,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这只是冰山一角,涉老违法销售行为仍然屡禁不止。因此,必须持续加大打击力度,坚持对涉老违法销售行为露头就打,绝不可让其有半点容身之地。
严打涉老违法销售行为,维护老年群体权益,任重而道远。全社会必须共同努力,为老年人营造一个更加安全、健康的消费环境,让每一位老年人都能够享受到应有的权益,让他们的晚年生活更加幸福、美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