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版:导读

07版:志愿之城 温暖潍坊

15版:望海听风

16版:光影记录

她的梦想是打造一片花海 让家乡更美

60岁的潘敬峰专注玫瑰花种植,带动村民共同致富

(2024年05月20日) 来源:潍坊晚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时下,位于潍城区望留街道大柳树东村的玫瑰田园家庭农场里,600亩玫瑰竞相开放,吸引了四面八方的游客前来打卡。60岁的潘敬峰是农场的主人,她从2012年开始引进玫瑰花种植,十几年来,她的农场面积已达到600亩。她带动周边农户种植玫瑰,研发技术,注册公司,打造品牌,开拓市场。随着种植规模不断扩大,种植技术不断提高,品牌效益明显,收入不断增加,潘敬峰成了家喻户晓的名人,人们佩服她的闯劲,称赞她的钻劲,更赞赏她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干劲和胸怀。
□文/图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刘晓杰
从零开始,将种植产业越做越大
  5月17日上午,记者来到位于潍城区望留街道大柳树东村的玫瑰田园家庭农场,就像来到了一片花的海洋,一排排玫瑰花丛整整齐齐、郁郁葱葱,数名工作人员正忙着采摘含苞待放的花蕾,一派繁忙景象。“我种植的玫瑰花品种是‘中天玫瑰’,一到5月份就会开得姹紫嫣红,非常好看,吸引了很多游客前来赏花、现场采摘,体验玫瑰花茶、玫瑰精油、玫瑰酱等产品的加工制作。”潘敬峰说。
  “以前,我心里一直有一个梦,那就是打造一片花海,让家乡更美。”潘敬峰说,2012年1月,她引进能够四季开花、精油含量高、药食同源的玫瑰花品种,并注册了公司,带领村民开启创业之路。
  如何管理,如何打开销路?对于潘敬峰来说,种植玫瑰花一切需要从零开始。她到处考察“取经”,学习掌握了种植管理技术。为打开市场,她又到处去推销自己种植的玫瑰花苗。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她的执着和努力下,如今,她种植的玫瑰花苗已经销往全国各地。
保持“匠心”,紧盯市场研发新品
  一朵玫瑰,怎么样才能开出“美丽经济”之花?
  上午10时,记者跟随潘敬峰进入玫瑰加工车间。车间内弥漫着浓郁的玫瑰花香,加工生产线不停地运转着。“玫瑰花期长、用途广、综合利用价值高、市场前景好,可以用来制作玫瑰精油、玫瑰花饼、玫瑰保健枕、玫瑰花茶等,供不应求。”潘敬峰说,2013年,她开始对玫瑰花进行全产业链的
  研究与开发,先后研发出玫瑰蛋糕、玫瑰花细胞液等一系列玫瑰花衍生品,游客们来到这里不仅可以赏花,还可以采摘玫瑰花,品尝玫瑰美食。
  在一朵玫瑰上精耕细作,潘敬峰一直保持着一颗“匠心”。潘敬峰带领工作人员不断学习、研发新产品,通过“种植+采摘+加工+销售”的运营方式,将玫瑰深加工后的系列产品销往全国各地。为了保证品质,她组织工作人员天不亮就到地里采摘,工厂采用摘下3个小时内的玫瑰花进行加工制作,这样做出的产品香味更加浓郁,品质更好。
  做强“花经济”,做足“花文章”。设备更新、产品提档,潘敬峰的玫瑰花产业向“新”发展、升级蝶变。她采用低温烘干机加工玫瑰花冠茶的时候,萃取玫瑰花细胞液,推向市场后供不应求。“要想发展壮大玫瑰花产业,技术和产品都得与时俱进。”潘敬峰说,这些年来,她紧盯市场,针对不同类型的消费者研发新产品。
  在潘敬峰的用心经营下,玫瑰田园家庭农场被评为“中国绿色食品创建示范基地”“家庭农场省级示范场”。
带领村民致富,让乡村变得更美
  潘敬峰让玫瑰花开满乡村,带领村民打造“玫瑰王国”,带动乡亲脱贫致富。“我们的玫瑰花从扦插到移栽、修剪、除草、施肥、摘花等都需要人员打理,尤其是到了盛花期,最多时大约需要100名工人,都是周边村庄的群众。”潘敬峰说。
  潘敬峰是十里八乡出名的“热心肠”。多年来,她主动照顾村里的孤寡老人,帮助村民调解邻里矛盾、张罗红白喜事,用一颗热心温暖着父老乡亲,让乡村更美好。
  “我发展玫瑰花种植产业的初衷,就是想让乡亲们一起富起来,让我们的乡村变得更美。”潘敬峰说,今后,她会继续扩大玫瑰花种植面积,做强玫瑰花深加工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并带动村民一起种植,铺出一条致富的“芬芳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