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版:导读

07版:志愿之城 温暖潍坊

15版:望海听风

16版:光影记录

抵制婚礼攀比 为幸福“减负”

(2024年05月20日) 来源:潍坊晚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本报评论员 贺德良
  新婚大喜,摆上几桌好酒好菜招待亲朋好友是传统习俗。可如今,这一习俗在一些地方逐渐变了味——攀比、昂贵、浪费。繁琐的婚礼步骤,动辄十几万元甚至几十万元的婚礼花费,让不少年轻人直呼“压力山大”“办不起婚礼了”。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于2023年7月至9月开展的一项专项调查显示,结婚花费的平均值高达33.04万元,是2023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2万元)的8倍多。       (据《法治日报》)
  婚礼本是人生一大喜事,也是两家人情谊的联结。然而,近年来,一些地方的婚礼却渐渐被奢华与攀比之风所裹挟,随之造成的浪费十分严重,令人痛心。
  婚礼攀比之风愈演愈烈,不仅体现在酒席的规模与档次上,更体现在对婚车、婚纱、场地等细节的超限追求上。一些年轻人、一些家庭为了追求所谓的“面子”,不惜倾尽所有,甚至为此背上沉重的债务。这种盲目的攀比,不仅让婚礼失去了其原有的意义,也让参与者深感疲惫。
  更为严重的是,这种攀比之风还助长了社会上的不良风气,将目光聚焦于表面的虚荣与繁华,让人们忽视了神圣时刻的真实与美好。
  为了遏制这种不良风气,我们应携手并肩,大力倡导节俭之风,让婚礼回归其喜庆美好的本质。我们应该更加注重婚礼的内涵与情感表达,而非过分追求表面的奢华与虚荣。通过简约而富有意义的婚礼形式,如户外婚礼、自助婚礼等,可以让婚礼更加贴近自然、贴近生活,更加符合年轻人的需求。
  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倡导节俭之风。例如,鼓励亲朋好友送上真挚的祝福与心意,而非昂贵的礼物;在村规民约中增加关于婚礼婚宴不得铺张浪费的条款,以规范村民的行为;通过媒体宣传、社区活动等方式,提高公众对节俭婚礼的认识与认同……这些都将有助于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节俭办婚礼的良好氛围。
  “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婚礼这个特殊的场合,我们更应该多一些理性和自主,追求仪式感和氛围感的同时,打造个性化的独特的婚礼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