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建霞
沂山,作为中国东海向内陆的第一座高山,仙山秀水,灵气所钟。其景色数百丈崖最为雄奇,虽然总落差仅为86米,但岩崖陡峭而奇峻,飞瀑流泉,一瀑三叠,韵味万千,有“江北瀑布之冠”的美誉,是沂山风景的精神地标和文化象征。自古以来,众多文人墨客古今题咏、名笔刻石与天然奇景相互映照,如星辰璀璨。在这灿烂的星河里,明代状元赵秉忠的沂山观瀑布诗,无疑是其中一颗耀眼的星星。
临朐县博物馆收藏的《沂山观瀑布二律》诗碑,为明代状元赵秉忠游览沂山时所写。这块融合了自然物质和状元智慧的石刻文献,经历了多次转存以及战乱、灾难的考验,幸存至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
关于此碑,《临朐金石志》可以见到相关内容:碑宽133厘米、高46厘米……明万历甲寅年(1614年)立……
赵秉忠(1573年-1626年),字季卿,四世祖迁青州(益都郑母乡),明万历戊戌年年(1598年)状元,任礼部侍郎,升礼部尚书,后加太子太保,卒谥文敏。此诗为明万历甲寅(1614年),赵秉忠游览沂山时写下的。
清代康熙《临朐县志·卷四》收录题目为《沂山观瀑布二律》,民国《临朐续志·卷十七》收录此诗,题目为《观沂山瀑布泉诗刻》。
全诗云:
百丈悬崖峻,名传泰岱东。
龙渊翻地轴,雪窦响天风。
六月寒金掌,千秋饮玉虹。
山灵知浩荡,霖雨万方同。
瀑布山头挂,冰河天汉来。
波光连海岱,练影泻氛埃。
不断四时雨,惊闻万壑雷。
香炉曾纪胜,转忆谪仙才。
——万历甲寅夏,北海赵秉忠题
文字无声,内心澎湃的激情溢出字外。辽远明亮的声符轰鸣于山谷,柔弱的水以立体的姿态,突然站成一个胸腔巨大、肌肉强劲的巨人,飞瀑滋润大地。一阵风吹来,水珠在阳光下闪烁,形成绚丽的彩虹,寒凉的湿气在峡谷里飘荡、飘荡,不放过任何一个角落。读之,百丈崖跃然而出,壮观景象即在眼前显现……
追寻名家的熠熠星光,体味其中韵味,在这两首诗里,可以窥见这位才子面对家乡胜景时的文采飞扬和豪迈之情。
百丈崖瀑布两侧山峦陡峭,水雾缭绕,如云似烟,下面的峡谷弯曲而深邃,浪花在峡谷中蜿蜒回旋,急流在峡谷底部奔腾,至此览胜,对家乡山水情有独钟的赵秉忠,怎么会不诗情大发?
诗句上下一气呵成,语言简练,对仗工整,对雨季瀑布如白练悬空的壮观景象,以及崖下积雪寒气逼人的现实景象作了极为生动的描写。全诗以宏阔的视野,浪漫主义的手法,对百丈崖瀑布进行了夸张的描述,展示了沂山百丈崖瀑布的壮观景象,为后世的人在欣赏风景的同时,提供了新的感受和艺术感染力。
赵秉忠因为文章显赫,考中状元,被任命为翰林院修撰。在史馆任职期间,赵秉忠因父亲去世,守制青州。守孝结束后,赵秉忠官复原职,在政绩方面有建树之时,不料却遭到御史李养志等人诬陷,而被罢官回到青州老家。从此,赵秉忠怡情山水之间,过上了隐居生活。他以青州为轴心,一人一驴,游历渐次展开,为家乡留下大量诗文篇章。
明万历进士、临朐人傅国在《云黄集》中将这一过程记述得很清楚:“秉忠原籍临朐,四世祖迁益都郑母乡。万历戊戌状元,授翰林修撰,在史馆逾年丁父忧,癸卯起复,甲辰知贡举,所得士多以勋业文章显。旋以御史李养志、兵使黄君炜诬陷,以匿沂水盗竽杨朝野事罢官,时在戊申、己酉间也。秉忠既家居,肆情于山水,每跨蹇驴纵游,当其会心,辄低回勾留,移日不去,东南一带诸名胜,游踪几遍。此诗之作,当在其罢官家居四五年时也。”
镂于贞石,得以永传。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赵秉忠观沂山瀑布诗碑,为石灰石材质,一面打磨平整后,将诗文镌刻于石上得以永存。诗碑字迹为草书,笔势坚劲而简洁,流畅而富有动感,不求法脱不为法缚,与诗词的意境相呼应,既雄浑有力、挺拔奔放又不失灵秀,被誉为有唐代书法家孙过庭之风。诗碑不但有文学审美价值,还以书法与诗歌的结合,彰显了赵秉忠书法的美学价值,是一件难得的书法作品。
从明末清初时东镇庙道士赵守身所著《东镇述遗记札》记载的内容来看,这二首诗的刻石,最早立在东镇庙钟楼左边,康熙初年,归于冯氏。民国《临朐续志》载:“赵秉忠的诗作石刻,保存在孔村冯姓人家。新中国成立前,镶在七贤乡孔村冯家影壁墙上。”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冯家影壁墙倒塌,石碑坠落地上,断为两截。因旧时石碑,不被人们所重视,1969年,在孔村下乡的知识青年,住在这所房子里,将这块石碑用作吃饭的桌子,使得上面的字迹损坏日渐严重。
孔村的村干部有个叫冯章武的人,发现此事后,意识到这块石碑的珍贵。他心疼石碑遭到破坏,就以这块石碑是家族相传之物为由,将石碑要回,用手推车运回了家中,保存在父亲冯春贵的住宅中。冯氏一家对这块碑非常重视,将其保护得很好。
1983年4月,临朐文物部门的工作人员登门核实,发现石碑虽然已经断为两截,表面上也有些许砸击损伤的痕迹,但微小的伤痕并不影响美观,字迹也还清晰。
得知此碑确是明代状元赵秉忠的诗碑真迹后,冯氏父子非常高兴,明确表示,要将其捐赠给国家收藏。父子二人亲自将石碑运送到县文化馆。
状元赵秉忠《沂山观瀑布二律》诗碑的存世,不但为潍水文脉添彩,也点亮了沂山百丈崖瀑布的风光,为后人提供了无比宝贵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