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轻舟
注意到朱叔重,盖因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行箧随行——乾隆南巡行李箱中的书画”展。策展人选了一个很别致的视角,以清乾隆六次南巡为观察切面,循着其巡行期间书画题咏的蛛丝马迹,挑选出曾陪伴他南巡的书画作品来进行展览,其中就有元代朱叔重的《春塘柳色图》。
乾隆六下江南,虽景致缤纷、随从甚众,但那时从北京到杭州来去两千余公里,道路迢遥。纵贵为皇帝也无飞机、动车可乘,更无手机、PAD逗乐,只有龙船、马车、步辇,听曲、看画解闷。能入皇帝法眼的书画自然非同一般,据说此画是乾隆第三次南巡前都察院左都御史金德瑛进献的。乾隆途中欣赏把玩并题诗:“儒素偏兼绘事工,春塘柳色喜韶融。犹存北宋丹青法,不袭大家简淡风。烟缕欲低旋复起,泉流似断曲能通。天然佳句谁管领,付与桥头策杖翁。”喜爱之情溢于言表。
诚如乾隆题诗所言,《春塘柳色图》以妍雅的青绿设色,欢畅地描绘出春水泱泱、柳色青青、韶光融融的气象。若选一张中国古画代表春天,非此图莫属。
画面构图曲折回环,有柳暗花明之感。借画家之眼,我们仿佛居于高坡之上俯瞰:远山近坡芳草芊绵、阡陌纵横、湾流萦带、杂树簇拥,恍若春叶繁密的交响,与左侧舒朗的天空形成鲜明对比;中景柳色如烟,笼罩着高企的山岩,山脚一弯涓涓瘦水上横着逼仄的小桥;前景树木偃亚多姿,开着似有若无的花。左侧数座赭色的茅屋静寂无人,环拥着一簇细竹,清气氤氲。右下蒹葭初起,新叶如眉。一人头戴斗笠策杖过桥,正踱步去往竹林茅屋的方向。画面意兴清远,用笔清雅柔和、工秀绝伦,用色也郁郁芊芊、温润灵动,表现江南万物生长、新绿遍野的春天,引人入胜。
朱叔重,元末文人,生卒年已不可考,籍贯江苏吴县(一说太仓)。他虽一介书生,但绘事高妙,可惜流传下来的真迹仅有两张,因此弥足珍贵。另外一张是《秋山叠翠图》,也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古籍中倒是常见时人、后人对他画艺的赞颂诗。元朝徐恒《赠画师朱叔重》二首中有“落笔山雨至,夜楼生远思”“倚柁写秋色,曹娥江上头”之句;明代顾敬则在《赠娄东朱叔重》一诗中赞曰:“海岳庵头积翠峰,苍松两两似游龙。要知米老骑綍去,谁把云山写淡浓。”明代朴隐禅师《赠画师朱叔重》有“朱君叔重吴下来,示我小图云一缕。乾坤秀气皆可得,李郭董米开门户”之句,表明至少在清乾隆前,人们对于朱叔重的画艺十分推崇,民间还有不少他的藏画。
伍蠡甫先生主编的《中国名画鉴赏辞典》是一本知识性和审美性相结合的重量级中国画工具书,举凡1000幅作品,其中就收录了朱叔重的这两幅灵性之作。
朱叔重之画如春日柳色卓然翩跹,想来人也风度翩翩、玉树临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