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林
每年除夕,我都是与同事们一起在病房里度过的,从20楼俯瞰潍坊这一晚的夜色,别有一番风味。
除夕上午七点半,我像往常一样来到医院,护士长早安排在病房门、窗上贴好了“福”字。前一天夜班与除夕值班的医生、护士都在,我们认真巡视了病房,完成交接班。八点半左右,院领导来看望坚守岗位的大家并合影,记录下这一瞬间。每每此时,我的心里都会莫名地感动,写下几句诗词与同事们共勉。
笑别癸卯喜迎甲辰
喷薄东方日一轮,江山万里又添新。
与君共享三千韵,愧我躬耕几十春。
期盼甲辰情未老,笑看癸卯律盈臻。
胸中装了云和月,不负天涯赶路人。
晚上八点左右,我到病房与大家一起守岁。今年除夕夜真难得,没有急诊入院患者,十几位老患者都病情稳定。
大年初一下午,我到了于金明院士在潍坊的老家,第一次有了与院士面对面交流的机会。于院士是原潍坊医学院临床医学系1979级校友,是母校培养的第一位中国工程院院士。院士家里简单、整洁,与院士的交流给我上了生动的一课。于院士说,山东省肿瘤医院从他担任院长以来,春节只放假三天,除夕、年初一、年初二。除夕要上坟、贴春联、挂家堂,年初一要给本家族的长辈拜年,年初二已婚女同志要回娘家。于院士每周出三次门诊,参加两次全院疑难病例讨论,还有重点查房。他多年形成的习惯是每天早上六点半到医院,先去查房或处理公务,然后出诊。疑难病例讨论是多学科的,都安排在下午四点半到五点开始,最长讨论持续六个小时。但无论多忙,于院士总是尽力参加并发言。
这就是院士,这就是我们的榜样。我们要有这样的情怀或者说应该养成这样的情怀。
龙年初一是吉祥日子,免不了诗友唱和。几位诗友在微信群以诗词抒发情感贺新春,遂命笔依韵和之,摘录如下:
龙年初一依诗友张玉欣韵寄怀(新韵)
卯去辰来接岁新,志坚未敢忘初心。
鞠躬乐业清风畅,迈步留痕医路临。
十里华街添彩色,百年老者奏瑶音。
相承一脉浮名淡,笃道岐黄吾梦真。
前几年母亲和岳母先后因病辞世,两位老父亲均年逾八旬,身体多病。在父亲和岳父书柜上都摆着发黄的老照片,那是岁月的书签,记录着过往,诉说着平凡人家的故事。
龙年正月初二记事(新韵)
一元肇启夜无垠,简朴厅堂光景新。
熟耳乡音身后起,洗尘美酒案前斟。
真情咫尺酬兄妹,照片天涯忆母亲。
慈父耄耋微颔首,直擦眼角数年轮。
初四门诊,比平时忙得多,因为平日助诊的研究生都放假回家了。我早上七点十分来到医院,直到下午快六点才结束工作。令我非常感动的是,我的一位研究生竟然回来了。她说看到医院网站出诊信息,号都挂满了,肯定很忙,就提早赶到医院助诊。她是在职读研,在一个县中医院工作十多年了,平时话不多,没想到这么有心。虽身感疲惫,然心情慰然,作句自勉,也赠给我的学生。
正月初四门诊杂感(新韵)
欣闻雪化水流声,柳岸风光点翠中。
工作依然前日态,初心不改旧时同。
虚怀若谷非无欲,胸有成竹本蕴情。
莫悔人微学问浅,岂能辜负苦修行。
读书是我生活的一部分,市图书馆是我最爱的地方之一。初五来借书,翻阅着带有墨香的书页,猛一抬头,发现读者群体各年龄段都有。这就是对教育成果最好的诠释。
初五市图书馆借书
世间哲理要承传,遣韵吟诗年复年。
既往沧桑循旧味,未来憧憬写新笺。
开篇频顾阑珊景,掩卷轻弹慎独弦。
文字春秋家国梦,图书与我共陶然。
不知不觉中,我从医三十四载。143年前,医院建院初期的名字叫“乐道院”,虽几经变迁,乐道济世的初心始终不变。从1881年到2024年,岁月无声,留下沧桑,留下荣光;岁月有情,在这历史长卷中有一段与我的青春年华紧紧相连,我把人生中最美好的年华都留在这里,在这里成长,也为这幅长卷增点色彩。去年秋,医院成立了“乐道书社”,一群喜欢读书的白衣人工作之余聚在一起,华章迭起,精彩不断。
鹧鸪天·乐道书社
文蕴催生珠玉繁,墨香几代有新篇。
修身养性吟哦始,步韵填词唱和连。
读论语,悟箴言,先贤明月照今圆。
白浪河畔白衣志,乐道书声乐业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