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版:导读

11版:法治周刊

16版:光影记录

《南来北往》收官,潍坊演员讲述不解之缘

家门口拍戏 他们使出浑身解数

(2024年02月28日) 来源:潍坊晚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近日,由郑晓龙、刘璋牧执导,高满堂编剧的电视剧《南来北往》在央视八套和爱奇艺收官,播出期间收视率节节攀升,一举超越同期影视剧。一部剧带火一座城,《南来北往》拍摄地选在潍坊,实现了文化与城市之间的双向奔赴。剧中演员与潍坊人共同演绎了一段段感人至深的故事,不少潍坊人也借着这部剧,诉说对这座城市最浓烈的情感。
□文/图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郭超
为剧组提供近百件老物件
希望引起潍坊人情感共鸣

  潍坊红色记忆博物馆坐落在坊子区坊茨小镇,罗洋是这里的馆长。馆内常年对外展出的老物件不仅代表着过去的岁月,更见证了一代代人成长的点滴。
  据悉,《南来北往》故事开始于上世纪70年代末,这部年代戏带领观众穿越了40载时光,品味火车上的人间百态。为了打造出充满怀旧氛围的场景,剧组可谓煞费苦心。罗洋见此,为剧组提供了上世纪的电视机、收音机等近百件老物件。这些老物件仿佛跃上时光画卷,勾勒出那个充满活力的年代。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老一辈人用过的东西,虽然看起来陈旧不堪,却承载着那代人的记忆和情感。”罗洋说,《南来北往》在坊茨小镇拍摄,他感到特别自豪。他提供这些老物件是对剧组工作的支持,也希望通过这些老物件引起潍坊人怀旧情感的共鸣,让剧情更加真实、动人。
  值得一提的是,罗洋除提供老物件外,还作为特邀演员,在剧中客串了一名铁路乘警。在该剧第17集中,有一场铁路乘警开会的戏份,罗洋面对众多实力派演员,丝毫不怯场。同时,演员身上的敬业精神也让罗洋感动不已。“这些演员都非常敬业,他们常常利用拍摄间隙一遍遍沟通台词、讨论戏份,重复了一遍又一遍,为这部剧付出了很多。”罗洋说,拍摄时天气非常寒冷,即便穿上厚厚的羽绒服,也难以抵挡刺骨的寒风,不过剧组演员没有一个人喊苦叫累。
  “当穿上铁路乘警服装时,我感觉自己回到了上世纪,和那个年代有了一次愉悦的牵手。”罗洋说。
  看一部影视剧,“种草”一座城。据悉,《南来北往》播出期间,吸引了不少外地游客打卡坊茨小镇。罗洋接待了一位从青海省赶来参观坊茨小镇的女游客。这里的建筑独具魅力,正在成为走向全国的一处新兴文化地标,她对此赞不绝口。

面试时演唱京剧选段
让剧组人员眼前一亮

  14岁的孙艺源家住昌乐县宝都街道,他从小喜爱戏曲,目前就读于中国戏曲学院附中。在电视剧《南来北往》中,他作为一名小群演,充满灵气的表演受到剧组一致称赞。
  孙艺源的爸爸告诉记者,《南来北往》拍摄前夕,他接到剧组一位好友的电话,建议带着孩子到剧组试戏。第一次面试,剧组并没有确定,这让孙艺源忐忑不已。大约一周后,他们接到剧组的电话。第二次面试,孙艺源很珍惜来之不易的机会,使出浑身解数。
  孙艺源虽然年龄不大,面试时却表现得自信大方,换上服装后,神态、气质十分符合角色形象。为抓住这次机会,他还现场为工作人员演唱了一段京剧《黄金台》。他清亮的嗓音和扎实的基本功,让剧组人员眼前一亮。最终,孙艺源从众多面试的孩子中脱颖而出。
  孙艺源在第1集、第8集中,扮演了一名在街边玩耍的孩子。虽然戏份简单,但他在拍摄时丝毫没有懈怠,一举一动、一颦一笑,将儿童的天真烂漫表现得十分到位,得到不少主演的好评。
  这次表演经历让孙艺源感受到演员的不易,不仅磨炼了意志,提升了综合能力,也坚定了学好文化课和专业课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