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国有大行存款降息落地后,12月25日,包括浦发银行、华夏银行、平安银行等在内的12家股份行也陆续跟进,调整人民币存款挂牌利率,下调幅度大多在10个基点至25个基点。而自6月份以来,存款利率至此已经历三轮下调。对于频频下调的存款利率,业内人士表示,投资者可以优化存款策略,实现资产多元化,从而把握机会,合理配置资产,实现财富增值。
国有行、股份行利率下调,多家银行特色存款“退场”
12月25日,继工商银行等国有大行宣布调整存款利率后,多家全国性股份制银行宣布下调人民币存款挂牌利率。由于各家银行存款定价策略、资产负债管理等不同,存款利率调整的幅度存在一定差异。
其中,中信银行、兴业银行、平安银行、光大银行、浙商银行、广发银行、民生银行等银行1年定期存款利率普遍调降10个基点至1.65%。
2年定期存款利率普遍调降20个基点,调整后,中信银行降至1.7%,民生银行降至1.75%,光大银行、兴业银行、广发银行降至1.80%,平安银行降至1.90%。
此外,3年定期存款利率下降最多,普遍下调25个基点至2.0%,浙商银行则降至2.25%;5年期存款利率普遍下降20个基点到25个基点至2.05%,浙商银行降至2.3%。
在本次利率下调之前,部分银行早已选择关停行内的高利率特色存款产品。11月25日,交通银行发布公告,表示将于2023年12月1日起全面关停“超享存”特色存款产品。天津滨海农商行此前也发布公告称,自12月15日起,该行个人“定活通”“利增利”存款业务停止运营。也有部分银行选择对行内的特色存款产品进行降息调整。“前几天刚调整了特色存款的利率。之前三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为2.75%,调整以后的利率是2.5%。”某股份行的大堂经理告诉记者。
年内,存款利率已经历三轮下调,大都保持国有大行率先调整,股份行、城商行陆续跟进的节奏。
6月8日,国有银行集体调整存款挂牌利率。三年期、五年期定期存款挂牌利率下调基点较多,均降15个基点,利率分别降至2.45%、2.5%。9月初,包括中国银行在内的国有银行以及招商银行等股份行公布新存款利率表,对长期限定期存款挂牌利率进行调整,下调幅度在10个基点至25个基点。而经过三轮存款“降息”,三年期、五年期定期存款挂牌利率年内均下调65个基点。
存款利率全面下行,合理配置资产实现财富增值
2023年以来负债端管控措施不断出台,年内存款利率更是“三连降”,但受访的业内专家普遍认为,商业银行本轮存款利率下调周期仍将持续。“目前,我国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已经建立,在这样的背景下,未来,商业银行仍需要在资金端压降成本,存款利率继续下降的可能性较大。”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说。
IPG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下调存款利率可以降低企业和个人融资成本,有助于激发市场活力,促进投资和消费;银行存款利率下降,会使更多的资金流入市场,有利于扩大货币供应,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未来存款利率走势会在一段时间内保持稳定,但也会根据经济形势和政策需要进行适度调整。”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表示,长期来看,存款利率下调将会降低对储户的吸引力,“存款搬家”的现象或将强化,银行理财等低风险资管产品将迎来增量资金。个人有可能将存款资金转移至消费投资等活动,为经济增加活力。
总体而言,在经济下行周期,各类资产价格下降,投资收益下滑,存款利率下降或是大势所趋。
存款利率下降背景下,居民如何理财?
业内人士建议,投资者需要确定自己的投资目标,例如长期资本增值、收入增加或风险管理等,同时评估自己对风险的承受能力,一定要先把负责日常开支的钱安排妥当,打好基础,再规划升值的部分。如果自身承压能力小,可以先选择现金类的理财产品。既可以满足资金流动性的需要,又可以拿到收益。
柏文喜建议,存款利率下调后,投资者可以考虑以下几种方式来优化存款策略。一是选择具有较高利率的银行进行存款;二是选择定期存款期限较长的银行,如三年期或五年期,以获取较高的利率;三是将存款分散在不同的银行,以降低风险。同时,储户也可以考虑咨询银行理财顾问,了解适合自身的理财产品,实现资产多元化。在我国金融市场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储户可以把握机会,合理配置资产,实现财富增值。
本报综合《半岛都市报》《华夏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