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版:导读

16版:光影记录

交流之行 文化之行 收获之行

——全国主流媒体社长总编广东高质量发展调研采访纪实

(2023年12月28日) 来源:潍坊晚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12月20日至23日,由中国晚报工作者协会主办、羊城晚报报业集团承办的全国百家主流媒体社长总编广东高质量发展调研采访活动举行。全国各地的媒体大咖先后来到广州、中山、江门等地,走进一线现场,在这次交流之行、文化之行、收获之行中零距离感受广东省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进展新成效。
交流之行
  三天三个地市,这是一趟交流之行。
  “桥面离水面的最大距离是多少米?”“深中通道的建造创下了哪些纪录?”“跟港珠澳大桥比,有何建造难度?”……12月21日下午,深中通道建设工地,烟波浩渺,海风呼啸。尽管伫立在寒风中,但大家彼此交流的热情不减,你一言我一语地围着深中通道管理中心的工作人员,追问心中的疑惑。
  “你们那里融媒体发展是怎么融的?”“移动客户端的日活数据是多少?”……类似的媒体行业话题交流,在不少场合进行着。
  办成一次交流互鉴的调研采访活动,正是主办方中国晚报工作者协会的重要目的。
  中国晚报工作者协会会长刘海陵在调研采访活动的授旗仪式上说,为进一步增强“四力”,中国晚协每年都会举办大型调研采访活动,促进同行间相互学习、借鉴、交流,提高记者们的调查研究能力和新闻业务能力。
  谈到这次调研采访活动,刘海陵说,这次调研采访围绕高质量发展主题主线,实地走访广州、中山、江门等地,就城乡建设、营商环境优化、文化出海、乡村振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内容,运用融媒体技术手段,讲好中国式现代化的广东实践故事,传递广东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的信心和决心,全国主流媒体也会借此平台加强交流,集思广益,共话发展。
  交流还有效促进了解、增进共识。
  当深中通道管理中心工作人员介绍深中通道超大型集群工程的技术难点后,参加活动的人员感慨地说,深中通道不愧是撬动大湾区新格局的超级工程!这里的发展可谓日新月异,相信未来将形成更大发展合力,迎来更广阔天地。
文化之行
  这也是一趟文化之行。
  在广州这座千年商都感受企业文化,在中山这座伟人故乡领略近代文化,在江门这座华侨之城品味华侨文化,“文化”成为调研采访中的又一个高频词。
  孙中山故居纪念馆、自力村碉楼群、赤坎华侨古镇……在这些地方,调研采访团近距离与历史对视,与时间对话。
  孙中山故居纪念馆作为国家一级博物馆、国家5A级旅游景区核心景区,在注重保护好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孙中山故居的同时,还负责管理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翠亨村、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杨殷故居、陆皓东故居、杨心如故居以及翠亨村周围20多处文物保护单位。
  看到古色古香、历史底蕴深厚的中山对文化进行的“精装”,大家深有感触,在广东高质量发展中,经济发展和文化建设相辅相成、互相促进,这也是此行关注、学习、调研、采访的重点之一。
  开平碉楼是集防卫、居住和中西建筑艺术于一体的多层塔楼式建筑,在中国乡土建筑中独树一帜。开平碉楼鼎盛时期有3000多座,至今完好保存1833座。2007年,开平碉楼与村落项目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为广东省首个和目前唯一一处世界文化遗产。
  观看自力村碉楼群后,大家赞不绝口,碉楼非常精美,特别是从外观一看,很高大、很精致,而且它的防御功能也特别强,反映了当地老百姓在建筑设计上的智慧,非常了不起。
  
  收获之行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这还是一趟收获之行。
  大家从一开始就抱着学习的心态,希望把广东省在营商环境建设特别是助企纾困、招商引资等方面的先进举措带回去,为本地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在广州、中山调研时,湾区大健康龙头企业无限极的经营理念和价值观、深中通道建设中的攻坚克难、奋战“百千万工程”的省级典型村,都给参加调研采访的媒体社长总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表示特别要学习广东永远在路上、永不停顿的精神。
  在江门,底蕴深厚的华侨文化、流光溢彩的乡村画卷,让不少参加采访的社长总编们流连忘返,深感不虚此行。
  三天的调研采访,大家深入到基层一线,实实在在地感受到广东高质量发展的新进展新成效,深受启发。大家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热潮中、在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浪潮中,通过交流收获共识,逐浪前行。
  本版文图均由《羊城晚报》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