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版:公益广告

16版:光影记录

月牙肉里包裹爱

(2023年12月14日) 来源:潍坊晚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傅彩霞

  近日读文英的短篇小说《月牙肉》(《当代小说》2023年第10期),令我眼前一亮,心头一热,忍不住有话要说。
  婆媳关系既是家庭矛盾的重要源头,也是两个女人之间的战争与和平,原本是个旧话题,《月牙肉》却在社会转型的时代背景下,从最平常的人间烟火里,截取市井生活的横断面,从容穿过繁杂琐碎的生活日常,汲取提炼质朴的情感,加入深刻思索,把中国千年难题的婆媳关系炒出了一桌人性幽微的盛宴,宛如一幕幕栩栩如生的生活场景立在眼前,既揭示了社会的现实问题,也剖析了人性的善恶美丑、温情悲凉,给读者带来启发和思考,找到了治愈心灵的光。
  小说里的婆婆田秀芬具有传说中“中国大妈”的特质:强悍、霸气、护犊子,为了节省取暖费,每年冬季都搬到儿子家居住。供暖季,就是儿媳单小雨的“灾难日”。婆媳之间的唇齿磕碰,摩擦起火,由此开始。像诸多父母喜欢干涉儿女的婚姻一样,田秀芬最喜欢的事就是插手儿子陈大军和儿媳单小雨的私人生活,尤其是催小夫妻生孩子这件事,更是煞费苦心,“那架势,恨不得现场指导大军怎么个姿势更有利于怀孕”。
  小到吃喝拉撒,婆婆占用小区公共绿地种菜,与物业人员吵架,在楼下冬青旁搭狗窝,收养流浪狗,用小雨去景德镇出差带回来的珍贵瓷碗喂狗;大到婆婆过生日,招待老家一大帮来祝寿的亲友团,把大军的姨妈和她孙子留下在家里过夜,小孩把小雨刚买的昂贵口红全部涂在墙上,结果鸡飞狗跳,不欢而散,婆媳矛盾的冲突也不断升级。受够了的单小雨想逃离围城,争取自由,在公婆搬走之后,小雨发现,“原来她是一只习惯了待在笼里被人投喂的动物。笼子打开,她却发现自己不会奔跑,不会猎食,只会饭来张口、坐享其成。以前那种让她深厌的生活,其实正是她不可或缺的。”单小雨不正是如今年轻人又累又卷、又疲倦又焦虑的真实写照吗?
  有意思的是,当“妈宝男”大军与曾经追求过的高中女同学娟子时常在一起“遛弯”时,当二奶那只叫“闺女”的泰迪狗欺负婆婆收养的流浪狗小叮当时,婆媳俩又不自觉地站在了同一条战线,罕见联手,共同对敌……小说此处的嵌入,理性平静地直面人性的幽微,不夸张,不渲染,不推波助澜,顺其自然地让子弹飞一会儿。
  爱是通往世界的甬道。鱼身上最滑嫩的“月牙肉”,在鱼鳃盖的下面,很容易被人忽略,宛如不易被发现的埋藏在亲情里的爱。小说的点睛之笔,就在于发现了鲜活筋道的“月牙肉”,和它包裹的层层叠叠的爱,结局皆大欢喜,单小雨和婆婆最终互不干涉,达成和解,这何尝不是我们每个人与生活和解,与自己和解,与命运和解呢!
  虽然人类文明的时代在迅速嬗变,“中国式家庭”代际矛盾连绵不断,但最崇高最纯真的亲情,是人类割舍不断的情缘,生活里最提神的“月牙肉”依然存在,恰如小说结尾对生活的升华:“小雨伸了个懒腰,感叹道,有吵有闹,也有小笼包和月牙肉,这就是生活呀。”婆媳之间的战争偃旗息鼓,走向和平,生活还需继续,梦想还得拼搏。“人”字的结构是相互支撑,互相依赖,谁也离不开谁。《月牙肉》让读者更深入地认识了民间市井的文化特征和价值观,加深了对当代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与深思。人间烟火味,最抚凡人心。
  琐碎生活的小细节,平凡人背后的大时代,被文英精准抓在手里,不慌不忙地写在小说里。她向生活内部挖掘,把自我思考与认知解读倾注于每个情节当中。有滋有味、热气腾腾的生活,在她的笔下香气袅袅、摇曳多姿、耐人寻味,调动着读者的活跃细胞与生活影像。细节在她的笔下也精神抖擞,字里行间散发出独特的味道,流淌着灵魂的魅力。
  《月牙肉》里还有许多哲思涌现,借动物性说人性。唯有立足生活,深刻洞察人性,方能在作品里充满对人性的洞见和对社会的思考,得到生活的馈赠,上苍的眷顾。比喻也运用得生动形象,信手拈来,给小说增添了耐读耐看的趣味性。小说就要好看好玩,娓娓道来,让人沉迷其中,品读难忘。好的小说家就是要对人性有极为深刻的洞察,发现生活的哲理与人性的幽微。
  《月牙肉》为文英新神仙巷系列小说开了个好头。市井烟火在她的笔下开了花,虽不是百花园里最耀眼的牡丹,雍容华贵,但俨然已是一株艳丽的山茶花,迎风飘香。她却谦逊诚恳地说:“《月牙肉》写得还不够好,有实无虚,还没有完全飞起来。”文静中透着坚毅,真正的文学需要怀揣虔诚与敬畏之心。
  文学是甘于孤独寂寞的艰难跋涉,文学创作是作家灵魂的涅槃,唯有爱好与勤奋,方能沉浸其中,乐此不疲。我相信,在高密这片广袤的文学热土上,文英会逐渐成长为文坛一株杰出的“英”,热切期待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