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版:导读

09版:广而告之

16版:光影记录

儿童感觉统合能力训练是“智商税”吗

(2023年09月21日) 来源:潍坊晚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近年来,越来越多家长关注孩子的感觉统合能力,感统训练行业随之兴起,一些家长不惜花费数万元甚至更多费用让“感统失调”的孩子去上训练课。然而,记者近日调查发现,未成年人感统训练行业存在诸多乱象:一方面,一些儿童培训机构、早教机构打着感统失调的旗号给家长制造焦虑;另一方面,感统训练质量良莠不齐,定价随意、收费较高。此外,感统训练行业的入行门槛低,所谓的感统训练师存在服务不专业、缺乏从业资质等情况。
大肆渲染感统失调
实为兜售训练课程

  “感统失调要警惕,莫错过最佳治疗期!”记者在网上以“感统训练”为关键词进行搜索,类似宣传随处可见。
  据了解,感统即感觉统合,指的是将人体器官各部分感觉信息组织起来,经大脑统合作用,完成对身体外的知觉作出反应。感统失调是感觉统合失调的简称,即大脑功能失调的一种情况,也称为学习能力障碍,多发于成长过程中的婴幼儿身上。
  记者加入了多个与感统训练相关的交流群,发现这些交流群大多是儿童培训机构或感统训练师建立,目的为宣传其感统训练课程。
  在一个200多人的“感统训练学习交流群”中,群主“感统训练魏老师”每天都会发布自己录制的居家感统训练视频,同时也会解答家长疑惑。
  “幼儿园5岁的孩子,上课发呆走神,读题漏字或加字,可以练吗?”群友小吉妈妈问道。群主魏老师随即回复:“可以练习,要尽早干预。”
  见小吉妈妈未回复,魏老师又开始“科普”:“0岁至3岁是感统干预的黄金期,3岁至6岁是改善期,6岁至12岁是巩固期。希望家长们多关注孩子的情况,早发现早治疗,不要错过治疗关键期!”
  记者注意到,在群里,家长描述孩子的情况各异,有些描述的也比较笼统,但这些所谓的感统训练师群主,皆会将原因归结为孩子存在感统失调问题,劝家长尽早对孩子进行感统训练。
  除了兜售线下感统训练课程外,还有一些群主、博主在叫卖线上课程。有博主称,家长可以选择学习课程、居家训练,即家长通过培训成为家庭感统训练指导师,再购买一些教具在家给孩子做训练,此类培训费用就会大大下降。
课程漫长收费昂贵
耗费精力未见效果

  记者咨询多家相关培训机构发现,感统训练课程往往耗时长、费用昂贵。
  感统训练包括触觉训练、前庭平衡训练、运动感觉训练等5个项目,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选择某种训练方式,采取一系列小游戏的形式,对孩子进行感统失调干预。根据授课形式不同、教学地点不同、教学内容不同等,收费差异较大。如线下收费高于线上收费,一对一感统训练和一对多有不同的收费标准;一线城市的收费普遍高于二、三线城市;容纳儿童各项能力的全纳训练比单项训练的收费高不少。综合来看,感统训练的费用大多在每小时100元至400元之间。
  北京一家儿童培训机构的王老师介绍说:其机构有一套完整的测试评分标准,来确定孩子是否存在感统失调,以及失调程度。失调程度分重度、中度、轻度。轻度失调的训练频率在一周2次左右,一年的费用在1万元至2万元之间,训练时长1年左右即可。中度失调则需要评估孩子的具体情况确定训练方案,训练频率大多是一周2次至4次,综合各项差异,一年的费用在3万元至5万元之间。重度失调则需要先用3个月至6个月调整为中度失调状况,再花费1年左右时间从中度失调训练到轻度失调,接着从轻度失调训练到正常状态。
  记者随机采访了15个参加过感统训练的家庭,上课花费都超万元,折合下来最便宜的单课费用为150元,最贵的要七八百元。但受访者普遍反映:花费这么多的精力和费用,没见什么效果。
简单学习轻松拿证
短暂培训就能上岗

  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感统训练行业之所以存在各种乱象,与整个行业缺少规范、缺少专业人才息息相关。
  据调查,市场上做感统训练的教师大多冠以国家感统咨询师、家庭感统训练师的名号。但记者采访了解到,感统训练师和感统咨询师没有所谓的国家认可或国家颁布的证书,不是技能等级证书,也不是从业证书或资格证书。所谓的感统训练师证书,只能证明学习过感统训练的相关课程,且有很多单位和机构都可以颁发感统训练师证书。
  记者以报考感统训练师的身份在考证中介处了解到,考取感统训练师证书,只需要满足18岁以上即可,不限制专业,只要高中毕业就能报考。报考流程即交费、网上学习课程、参加考试、合格即获得证书。并且多数考证中介承诺,证书获得行业认可、全国通用,一次考过、无需年审、终身有效。
  通过对不同证书培训机构的调查发现,考取感统训练师证书的收费在1000元左右,线上报名、线上考试,通过考试后10天左右即可下证。
  此外,记者在考证市场上还发现,有中介甚至打着“替考”的口号“出售”感统训练师证书。
  “现在市面上的感统老师证书都是‘直出’的。”一名考证中介如是说,所谓的“直出”,便是替考。
  当记者问及替考是否会被发现时,该中介回复说,不会被发现,虽然考试需要核对身份证,但是不进行人脸识别。
  据进一步调查,这种“直出”的感统训练师证书收费在600元左右。
  此外,记者在社交平台上以“感统训练机构加盟”为关键词搜索,收到数百条加盟信息。
  根据公开信息,想要加盟一家感统训练机构,需要的投资费用30万元起步。记者以加盟商的身份咨询广东某感统训练品牌,当询问加盟该训练馆需要何种资质时,对方说,不需要什么资质,只要正常办理营业执照即可。
  当询问在招聘员工时,是否要求对方拥有感统训练师证书时,该品牌方称:“总部会提供人员培训,也可以提供相关自学课程,不需要将证书作为招聘门槛。店铺进入常规运营后,也可以自行培训员工,不需要刻意要求感统训练师证书。”
  记者在调查中还发现,去一些培训机构应聘感统训练师,并不需要什么门槛,“只要热爱教育事业就行”。
亟须规范行业发展
建立标准管理机制

  针对感统训练行业的种种问题,业内人士认为应对症下药、及时解决问题。
  北京市某妇幼保健院从事儿童心理卫生综合发展研究的刘医生表示,儿童本身就处在快速的动态发育中,在一定范围内存在个体发育差异也十分合理,并非真的感统失调。家长对此需科学看待,保持理性。孩子是不是存在感统失调,培训机构、早教机构无法作出专业诊断,应当由专业医疗机构进行诊断。
  在北京从事自闭症儿童相应心理治疗的心理治疗师陈静告诉记者,目前能够在感觉统合干预过程中尊重孩子的反应,按照个体特征,进行有目的有意义的游戏活动、考虑其适应性反应等方面因素的治疗师少之又少。
  “正规专业的感统测评和训练都非常重要。”在辽宁沈阳从事感统训练行业多年的某感统机构园长王小榕坦言,“感统失调是个‘筐’,什么都能往里装”的行业问题,的确是由于部分从业者的不负责造成的。
  “曾经有个家庭因为孩子注意力不集中、语言发育迟缓等问题找到我,后经了解确实属于感统失调。但在此之前,白白浪费了许多时间。”王小榕说,比如去相关机构测评,结果说是自闭症;去儿童体适能中心,被说成是因为缺乏运动,扁平足造成发育迟缓,应该做相应的体能训练;带孩子去做小儿推拿,又被说是因为脾胃不和造成发育落后。
  在受访的业内人士看来,要提高相关特殊需要儿童的教育康复质量,必须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培养,从理论、评估到治疗实操,全面提升从业人员的技术和能力。同时,相关部门应出台能够规范感觉统合治疗的标准化管理机制,在从业人员的资质、上岗培训内容、上岗资格考核、在岗继续教育等方面出台严格有效的管理标准和模式。
  同时,业内人士提醒家长,对于两三岁的孩子来说,其注意力可能就在10分钟左右,等到了小学的时候,专注力才可能会达到30分钟。如果家长们发现一些苗头,比如孩子协调性不好、读书写字时出现跳字漏字的情况,可以到正规医院就诊,不要轻信一些早教机构、培训机构所谓的感统失调的说法,无故增加自身的焦虑,花费冤枉钱。
  据《法治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