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病,全称布鲁氏菌病,是由布鲁氏菌属的细菌侵入机体后引发的变态反应性人兽共患传染病,属自然疫源性疾病,《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将其列为乙类传染病。布病在世界上广泛流行,是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但是,人们真正认识此病不过一百多年的历史。
布氏菌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该菌可通过多途径感染,大多数种型的菌株具有很强的毒力,不同种型的菌株毒力不同,甚至同种型的不同菌株,其毒力大小也有很大差异,一般来说,羊、牛、猪种布氏菌多为强毒株。犬种布氏菌具有一定的毒力,野外和实验室均可侵入机体致病。绵羊附睾种和沙林鼠种布氏菌毒力较低。主要通过以下三种途径感染:
(一)经皮肤黏膜直接接触感染。经皮肤黏膜直接接触感染是最主要的传播方式。这种感染常见于与病畜接触的畜牧兽医、饲养放牧人员、布病专业工作者和畜产品加工企业等职业人群中。
(二)经消化道感染。主要是通过食物或饮水,布氏菌经口腔、食道黏膜进入机体。有的人喜欢喝生奶,吃生奶制品,吃未熟的肉或者手不洁就拿食物吃,都容易患病。病畜流产物、分泌物、排泄物会污染草场和水源,这是牲畜经消化道感染的重要原因。
(三)经呼吸道感染。常见于吸入被布氏菌污染的飞沫、尘埃,实验室操作人员因操作不当引起的气溶胶感染。
布病常见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布病是一种全身性的疾病,临床症状和体征缺乏特异性。
发热是布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可见于各期病人。热型不一,变化多样,常见的有:波状热型、不规则热型、间歇热型、弛张热型、长期低热型。
多汗也是布病患者的主要症状之一,尤其是急性期患者,出汗相当严重。
乏力症状较常见,严重程度不一。由于乏力症状表现比较突出,因此此病也称“懒汉病”。
骨关节和肌肉疼痛也是布病最常见的症状,是患者前来就诊的主要原因。
头疼为急性期的常见症状之一。部分病人可有眼眶内疼痛和眼球胀痛等。
神经痛多因神经干或神经根受累所致。根性神经痛多发生于病后2月-3月,以腰骶神经根疼痛居多。
日常生活中怎么预防布病?
布鲁氏菌不耐热,在60℃时就会被灭活,所以我们主要做到以下几点就能有效预防布病:
不要吃未经巴氏消毒的乳制品,如牛奶、冰淇淋、奶酪等。
不要吃生肉或半熟肉。一定要加热熟透,而且要去正规渠道购买肉类。
兽医、屠宰场工人或牧民等平时应加强防护。工作时戴橡胶手套,穿防护服,合理使用消毒剂。
饲养牲畜应及时给牲畜接种疫苗,对带有病原体的牲畜要及时焚烧;避免人畜混居。
潍坊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陈兆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