揉、搓、捏、切,一块普通的面团在王美灵巧的双手中很快变成栩栩如生的人物。王美从事面塑技艺已经30余载,她坚守传统的同时不断创新,传承之路越走越宽。9月7日,记者来到王美的工作室,看她将各种人物信手“捏”来。
□文/图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常方方
17岁学习技艺,拜师“面人郎”第二代传人
9月7日,记者来到十笏园文化街区王美面塑工作室看到,王美正在演示面塑制作技艺。一揉、一搓、一捏,用小刻刀灵巧地在面团上点、切、刻、划……一个精致的花瓣便活灵活现地呈现在她手上。
老家诸城的王美,师承北京“面人郎”第二代传人郎志祥,也就是她的姑父。说起与面塑结缘,王美表示,姑父和姑姑回老家时,会给他们小孩子带几个面塑当礼物,有时还会当面捏面人。看着面团不一会儿的工夫就成了惟妙惟肖的小人,王美觉得十分神奇。
17岁那年,出于对面塑的喜爱,王美来到北京,开始跟着姑父学习面塑技艺,成为北京“面人郎”第三代传人。在北京那段时间,她除了吃饭睡觉就是捏面人,一头扎进了面塑世界。每当创作时,王美就会忘记时间,忘记自己在哪里。
面塑创作需要赋予面塑人物以“灵魂”。为了寻找灵感,王美走了大大小小的图书馆,翻阅了数千本美术、历史书籍。王美将传统面塑的古典美和时尚流行元素融合到一起,制作出更加贴近现代人审美的面塑作品。
除题材不断推陈出新外,王美还潜心琢磨对面塑技艺的改进。捏面人的关键在于前期配料,传统面塑作品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容易干裂、变色,无法长期保存。她经过多次试验,逐渐找到蜂蜜、面粉、防腐剂等合适的配比,成功解决了传统面塑这一问题。
传承中创新,让更多年轻人亲近传统技艺
30多年来,王美凭借不懈努力,取得了一些成绩。她先后被评为潍坊市工艺美术大师、山东省工艺美术大师、中国十佳民间艺人。王美的作品大多是历史、神话、戏曲故事人物。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她将现代材料与传统面塑材料融合,使作品色彩更加丰富,人物细节更加逼真,更贴合年轻人的审美,激发了年轻人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传承之路越走越宽。“传统技艺要持久地传承发展下去,作品一定要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王美说。
为更好地将这门技艺传承下去,王美数次应邀随中国文化艺术代表团出国进行文化交流与讲座,并到全国各大城市巡回展演。此外,王美还把面塑技艺带进社区,每年培训面塑兴趣班学员300余人次、研学研修学员2000人次以上,并在北京、济南、青岛、烟台等地定期开办面塑技艺专题讲座和亲子体验活动。
不仅如此,王美还坚持在繁忙工作之余每周到学校授课,手把手地教学生制面、上色等,让越来越多的学生近距离接触面塑、认识面塑、喜欢面塑。“孩子学习面塑,可以磨炼性子,有利于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希望通过传授面塑技艺,可以培养孩子们的工匠精神。”王美说,喜欢面塑的人越来越多,就是她努力传授的意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