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版:导读

10版:公益广告

16版:光影记录

准备去“撒野”
做好安全攻略

(2023年07月19日) 来源:潍坊晚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暑期是户外活动的高峰期。7月16日,11名“驴友”上山游玩,返回途中有两人走散,另外9人遭遇了山洪。接到报警后,消防救援人员轮番救援了7个多小时,才将他们营救至安全区域。户外活动的头等大事就是安全。如何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同时,拥抱自然,享受户外活动的乐趣呢?看看这份安全攻略。
做好准备工作
  户外活动中遇到的风险一般分为4类:自然风险、装备风险、人为风险和混合风险。进行户外活动前,要优先考虑前3种风险混合的综合风险有多大,如果足够大,最好选择放弃。
  自然风险指的是高温、雷雨、大风,地震、山洪等地质灾害。出发前应密切关注出发日的天气状况,如果遇到上述自然风险,要取消或中断行程,不要冒险出行。
  参加户外活动应该根据自己的体能和经验选择路线,了解路线强度等级及难度系数。一定要循序渐进,从初级路线走起,尽量选择有经验的领队。
  要避免人为风险,首先要合理评估自己的身体情况是否适合户外,不要逞强。了解自己是否有高血压、心脏病、低血糖这些疾病隐患,防止在户外出状况难以应对。提前进行体能训练。其次要掌握必备的野外出行技能,比如如何在野外行走、如何保温、如何防晒、如何防中暑。在开展户外徒步之前,需要储备大量的知识,不打无准备之仗。
  户外装备的原则是能保障安全返回,即使碰到意外,要有适当盈余能坚持到第二天。在装备选择上,配备基础户外装备,比如登山鞋、登山杖、魔术头巾、排汗内衣等,注意装备品质,千万不能为一时省钱购买劣质装备,以免在户外活动中酿成大祸。户外徒步能量消耗很大,需要根据自己的食量携带方便的熟食。食物或水应该有盈余,特别是水应该有盈余,以备意外延时下山。
  在户外活动期间,切不可为了寻求刺激,擅自进入管控区域或无人区域,当心需要承担法律责任和不测后果。一定要集体行动,无论技术有多好,都不要独自一人去有风险的山区。切勿抄近路,要选择相对成熟的路线,否则很容易迷路。

学会紧急避险
  户外活动时会遇到各种突发情况,一定要提前学习应对方法。
  突遇雷雨大风 远离高大的树下,尤其是相对独立的高大树下,远离有风化现象的崖壁、较高坡或较陡的土质坡下,远离河边、溪涧边、季节性河床,远离高差相对低凹处等高危区域。
  需要注意避开高压塔线等可能引发其他意外的建筑物,如只有相对独立的建筑物而没有其他选择,则应时刻面向较为开阔地形一面。
  集中注意力时时观察,集中听力尽早辨别异常的声响,确保能够在第一时间迅速撒离。
  突遇山洪 保持冷静,以最快的速度跑向山坡、高地、避洪台等地势较高的地方,注意不要沿着行洪道方向跑。要避开野外高压线铁塔等电力设施,防止触电。
  如已被卷入山洪,要迅速寻找可漂浮物体,尽可能抓住固定的或能漂浮的东西,寻找机会逃生。
  野外失温 立即寻找庇护所、避风处休息、换掉湿衣服、增加保暖、进食碳水化合物。协助失温人员裹好保温毯,不让其剧烈活动,防止因四肢冰冷血液回流进一步降低核心体温。严重时拨打医疗救助电话。
  野外中暑 立即将中暑者移到阴凉的地方,松开或脱掉衣服,用东西将头及肩部垫高。以冷湿的毛巾覆在中暑者的头上,如有水袋或冰袋更好。将海绵浸渍酒精,或毛巾浸冷水,用来擦拭身体,尽量扇凉以降低体温到正常温度。严重时拔打医疗救助电话。

掌握求助方式
  在野外遇险,及时通知别人求得救援是非常重要的,如何发出求救信号引起别人的注意呢?
  烟火信号 光作为联络信号是非常有效的,遇险时可根据自身的情况找到燃料生火,白天烟雾明显,晚上火光引人注意。白天可在火堆上放些苔藓、青嫩树枝等使之产生浓烟;晚上可放些干柴,使火烧旺,使火升高。
  燃放三堆火焰是国际通行的求救信号,将火堆摆成三角形,每堆之间的间隔相等最为理想。
  地对空信号 记住几个国际通用的地空联络符号:SOS(求救)、SEND(送出)、DOCTOR(医生)、HELP(帮助)、INJURY(受伤)、TRAPPED(被困)、LOST(迷失)、WATER(水)。
  声音信号 距离较近时,可大声呼喊,吹哨子或敲打能发出响声的物品求救。求救信号为:三声短三声长,再三声短,间隔1分钟之后再重复。
  旗语信号 一面旗子或一块色泽亮艳的布料系在木棒上,持棒做“8”字形运动。如果双方距离较近,做一个简单的划行动作就可以。
  体示信号 当搜索飞机较近时,双手大幅度挥舞与周围环境颜色反差较大的衣物,表达遇险的意思。
  反光信号 可以利用光反射发出信号,常用工具有手电筒、镜子、罐头皮、眼镜、相机闪光灯等。每分钟闪照6次,停顿1分钟后,再重复进行。当然,随意反照也能引人注目。
  留下信号 当离开危险地时,要留下一些信号物,比如将岩石或碎石摆成箭头形指示方向;将棍棒支撑在树杈间,顶部指着行动方向;在一卷草束的中上部系上结,使其顶端弯曲指示行动方向;用小石块垒成大石堆,在边上再放一块小石块,指示行动的方向。一路上不断留下指示标,可以使救援人员有所追寻,在自己可能返回时,也不会迷路。
            本报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