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方文婷 黄万勇
这个盛夏,一场场从“舌尖”开始的消费盛宴正在持续引爆。潍坊首届国际啤酒烧烤节热烈开幕,来自五湖四海的珍馐风味“齐聚一堂”,追新、追热,网红美食云集;潍坊凤溪地万物集夜市持续升级,烟火气与时尚感完美交融,独特的盛夏浪漫盈溢而出;“寻味鸢都”首届潍坊城市美食节暨第二届潍坊预制菜展上,畜禽肉、海鲜、蔬菜、面食……全品类预制菜琳琅满目,潍坊预制菜产业借机突围。会当水击三千里,一次次从“舌尖”开始的主动策划,持续引爆着潍坊的消费,传承着潍坊的文化,推介着潍坊的产业,让人认识潍坊、留在潍坊、爱上潍坊。
尽享“舌尖”上的狂欢
“江南水晶饶蹄香,不如潍州酱肴美。”潍坊位于齐鲁腹地,南依泰沂山脉,北濒渤海莱州湾,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丰富的地貌,孕育着丰沃的特色食材,造就了流传千古的齐鲁风味。
夜幕降临,城区蓉花路上烟火气升腾,景芝小炒(二店)内,带着锅气的景芝小炒、特色芝泮烧肉等潍坊传统美食,成为食客的心仪之选。
“景芝小炒比较有潍坊特色,我们老潍县人从小吃到大,这道菜的精髓在于刀工,经过一番爆炒,肉丝鲜嫩,香菜清脆,咸香有度。”食客黄先生说。
一座城市,一种味道。潍坊的味道,是鸡鸭和乐的鲜亮,是北海咸蟹的鲜甜,是芥末鸡的辛辣,是昌邑热合菜的酸爽,是芝泮烧肉的厚重……酸、甜、苦、辣、咸中,藏着市民对这座城市的归属与回忆。
千人千味,在盛夏的晚霞与清爽晚风中,有人选择记忆中熟悉的味道,有人走向新奇未知的尝试。7月17日,迎着晚霞,坐在啤酒烧烤节就餐区,听着摊贩此起彼伏的吆喝声和躁动张扬的摇滚乐,各种美食的香味竞相涌入鼻腔,食欲在一瞬间被激发。
东有凤溪地,西有谷德锦,潍坊“张罗”着一场场美食盛宴,带给食客诸多新奇未知的尝试。市民们纷纷约上好友,扶老携幼,赶赴这场烟火盛宴。从“舌尖”开始,向衣、住、行全面辐散,点单、扫码、付款,一气呵成,拉动消费增长只在一瞬间。
主动出击“放大招”
在这场从“舌尖”开始的消费盛宴中,处处可以找到潍坊主动出击的身影。在前几日举办的“寻味鸢都”首届潍坊城市美食节暨第二届潍坊预制菜展启动仪式上,我市发布了“2023寻味鸢都名店名楼”名单、“最具代表性潍坊美食”榜单及“潍有好味道”潍坊美食地图。潍坊用心挑选出一家家招牌店铺、一道道招牌美食,汇总成册,替市民做好攻略,深度推介潍坊美食。
为方便市民和游客打卡美食,我市专门定制了“美食游购专线”公交车,串连起城区的美食、美景。乘“美食游购专线”一路打卡,老潍县城隍庙火烧、徐记高密炉包、舜华朝天锅……潍坊传统美食应有尽有。同时,公交专线途经自由时光魅力街区、泰华城中兴商业街等美食聚集区,以一条美食专线串联起城区的潮玩元素,引得无数年轻人心动不已。
发放百万级优惠补贴,成为这场消费盛宴的“助燃剂”,通过“平台补贴、商家让利”等措施,打造出一站式、多元化、沉浸性的休闲娱乐消费新场景。
从细节到补贴,潍坊拿出了推介城市与美食的满满诚意,以诚意换真心,市民纷纷走出家门,解锁夜游潍坊的浪漫新玩法,潍坊消费潜力被全面激活。
美食直接与产业“挂钩”
助力夏日夜经济,全国各大城市都在“大做文章”。与其他城市不同,潍坊此次以“寻味鸢都”为题开启的消费盛宴,跳出原有的玩法与规则,联动预制菜产业,携手“破圈”。
在“寻味鸢都”首届潍坊城市美食节暨第二届潍坊预制菜展上,82家企业参加预制菜展区,真空驴肉、老潍县肉火烧、糖醋肉……各种包装精美的预制菜将展区摆放得满满当当。“只有我想不到,没有他们做不到。在展会上逛了一圈,潍坊预制菜产业的发展情况,超乎我的意料。”市民王女士说。
一场展会折射出潍坊预制菜产业的旺盛生命力,也让预制菜概念走进了更多人心间。经过长时间发展,潍坊预制菜产业依托在食品制造、农产品加工等领域的领先优势,形成了得利斯、诸城外贸、惠发等龙头企业带动、中小企业配套协作的融通发展格局,产品涵盖8大菜系、1200多个品种,“网红爆款”频出。
迎风口,攀峰口。打造“中华预制菜产业第一城”,不仅要实力过硬,还要能够经受住市场的考验。此次以“舌尖”为名的联动,为参展企业吸引了不少潜在顾客,帮助他们把口碑、品牌打出去,为企业未来发展带来了莫大的好处,为潍坊预制菜产业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和前景。
用创意“勾”人,用情感留人,从“舌尖”开始,这场流光溢彩的消费盛宴持续引爆,潍坊的文化底蕴、产业发展交融其中,共同点燃这场浪漫的盛夏“烟火”。
◎记者探摊
高考生干兼职
撑摊当起“小老板”
潍坊首届国际啤酒烧烤节的众多摊位里,有一名小伙子格外卖力。这名小伙面对在摊位前驻足的食客热情有礼,一边介绍价格,一边翻转着烤面筋。他叫王伟豪,今年18岁,刚刚填报完高考志愿,选择出来干兼职,赚大学生活费。
“其实我们家条件不错,我并不缺钱花,主要是想利用暑假多锻炼锻炼,长长见识。”王伟豪说,这份兼职是他自己找的,每天下午5时许,从位于寒亭区开元街道的家里出发,骑电动自行车赶来上班,先将串好的面筋进行腌制并烤至五成熟,等待食客前来选购。
烤面筋摊的老板偶尔会到摊位前看一看,其余时间由王伟豪一人负责,这段时间,他成了一名“小老板”。“我平均一天能卖个七八百元,每晚都要忙到10时左右。”王伟豪说,站一晚脚底板很疼,但过程很充实。
“老板给我按小时发工资,每小时14元,我一天能干四五小时,也算一笔不小的收入。”王伟豪说,他已经规划好这笔钱的用途,打算将一部分钱交给父母,剩余的当作生活费和兼职结束后的旅游经费。
牧羊村烧烤出淄
首站打卡潍坊
7月17日晚,在潍坊首届国际啤酒烧烤节的牧羊村烧烤摊前,点菜的市民排起长龙,选购声音此起彼伏,顾客都盼着能早点吃上烤串。
淄博牧羊村烧烤出淄第一站,选择来到潍坊。“这几天嗓子都喊哑了,潍坊人太热情了。”烧烤摊负责人乔萍萍说,“忙的时候一晚一百多桌,不忙的时候一晚也有七八十桌。”
负责烤串的烧烤师傅老王更是忙碌,他说,周末他都是与另一位烧烤师傅一起负责烧烤,原以为周一人流量会少一些,没成想当晚的行情这样火爆,他烧烤的速度根本赶不上下单的速度,烤串签子在他手里“差点磨出火星子”。
“这是我第二次来这里吃烧烤了,味道还不错,再搭配着啤酒,其乐无穷。”市民张先生一家人坐在舞台前方的烧烤桌旁,吃喝之余,不时抬头观看舞台上的精彩表演,让这炎炎夏日增添了一抹温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