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版:望海听风

16版:光影记录

走进岁月深处的石碾

(2023年05月29日) 来源:潍坊晚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宋新明

  小的时候,没有钢磨,每个村都会在合适位置,安置一盘石碾,将收获的粮食碾成细面。有的村还会盖一碾房,无论刮风下雨,春夏秋冬都可以使用。
  石碾曾经是村庄的一道风景,是村庄人烟火日子的陪伴,也是村庄生命的碑志。
  当“咯吱”“咯吱”的吟唱响起时,整个村庄似乎都跟着一起抖动,那些被石碾碾过的日子,顿时变得芬芳起来。
  推石碾时,将玉米、高粱、地瓜干背到碾盘上,均匀地摊成薄薄的一圈,用碾棍推着碾磙子碾轧。一边碾轧,一边用笤帚将溢出磙子碾轧范围的粮食赶进圈内。碾轧数遍后,用箩筛下细面,再将粮渣重新倒在碾盘上,开始新一轮碾轧,直至将粮食全部碾成粉末。
  面碾好后,女人一双巧手便翩翩起舞,玉米饼子、窝窝头、红薯面条、红薯面卷等各种各样的主食就会变出来,成为了全家人的美食。滋养着味蕾,提振着精神,强壮着身体,增强了劳动干劲。
  石碾是公共用具,有时可能半天或一天都闲着,无人使用。有时可能一下子来了四五家,要排队挨号,有的只能在月光下推碾。清冷的月光里,女人们疲惫的身躯艰难跋涉在磨道里,随着石磙子的转动,宽大的碾架发出咯吱声。跟随着转动的碾磙,庄户人期望将贫穷和荒凉的岁月碾碎,碾来一段殷实的日子。虽然生活艰辛困苦,日子磕磕绊绊,她们依然用自己勤劳的双手,推动沉重的碾磙,不停地转动。她们内心总是燃着一团希望的火焰,承载着一种甜美的梦想。在月光下,在繁重里,沿着碾道旋转、升腾……
  有的人家可能十天半月来不了一次,有的人家可能三五天就需要和石碾来一次亲密接触;有的人家生活富裕一些,有的人家日子贫穷一些。谁家的日子好过,谁家的日子艰难,石碾心里最清楚。
  生活困难的日子,石碾也清闲。这时,碾盘成了小孩子的乐园。孩子们爬上爬下,打闹嬉戏,或在碾盘底下捉迷藏,或在碾盘上面玩石子、打扑克。年龄小的孩子,常常双手勾在碾扛上,像一只猴子,悠闲地转圈圈。年龄大些的孩子,二三个人,推着碾磙子在空碾盘上滚动,石碾发出隆隆的声响,如滚雷一般。大人看见,往往会及时喝止,既怕磕着孩子,又怕损坏了石碾。
  一盘石碾,演绎着农家人艰难的日子,一盘石碾,讲述着农家人精彩的故事,那些辛酸与快乐,那些艰难与幸福,如生活的年轮,成为永恒的记忆。
  石碾无言,却是农家人的舞伴,无论春夏秋冬,酷暑严寒,常常与农家人共舞翩翩。
  随着时代的变迁,石碾圆满完成了历史使命,没入滚滚红尘,它退居一隅,成了老一代人的记忆,新一代人的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