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版:触摸潍坊夜经济

11版:生活周刊

12版:生活周刊

16版:光影记录

她把家搬进了“桃花源”

(2023年05月12日) 来源:潍坊晚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如果你在高新区的桃园街、秋水路、观云里偶遇一个绿衫摇曳、仙气飘飘的长发女子,那便是引祠了。在潍坊的书画界,引祠和董老师两口子像神仙一样的存在:一个四季汉服,如书中走出来的侠女;一个笑意盈盈,是侠女身边不离不弃的保护神。那么,这对“神仙”有怎样的居所呢?且去探探!

□文/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陆菁菁
图/受访者提供

装修是一次“造园”实践
  日常钟爱“逛园子”的引祠,把从园林及园林相关书籍中汲取的灵感落地于装修之中,抽取局部的结构和意象,参考花木树石节奏的变化,疏密、宽窄、大小、曲直……按照自己的喜好尝试组合,即便没有一方园子、一泓清池,在她家中也能感受园林造景之精妙和传统融入现代生活空间的意趣。
  小花窗、圆拱门以及随处可见的楹联字画……在引祠家里走一圈,有种游园的感觉,这也是她给这个家取名“丘园”的原因之一。她的家,是你站在门口就想拼命往里瞧的那种。入住以后,她曾录过一个RoomTour的小视频,不少网友对着屏幕大呼“心向往之”。
  夫妇二人日常都喜欢园林、痴迷山水画。装这个房子的时候,俩人灵感对撞、一拍即合:不如把它当成一次“造园”实践!他们想要的家,是一个在哪儿坐下都能看书的地方,一个随便哪个地方坐下都能很开心地待一会儿的地方。

收获“意外之喜”
  “交房的时候,站在门口,里面是一览无余的。”引祠觉得,很多人都不太喜欢站在门口就能看到全部,一般都会加一个影壁墙。引祠想了很多种方式,最后决定把影壁墙左右两边也打上墙,右边是厨房,左边原本是餐厅的位置做成了可储物的玄关。
  引祠把玄关唤为“桃花源”的入口,她给这里做了宝瓶形状的门,“肚子”宽宽的,人往里面走,方便又舒适。给这处空间一个漂亮的门洞,于整个家而言就是一种装饰,再加一层软帘,即使里面放的东西再多,从外面看起来也整洁美观。
  对绿色极度长情的引祠,把厨房装成了绿色。透过海棠玻璃门望进去,那种绿郁郁葱葱,给人一种恍若室外花园的错觉,做饭这件事瞬间生动有趣了很多。
  全部做完后,他们竟然收获了意外之喜,玄关的软帘竟然跟海棠玻璃纹路巧妙地吻合了:材质方面一个是软的一个是硬的,门框一个是曲线一个是直线,这种节奏的变化之美,绝了!

“一物多用”的智慧
  引祠和董老师藏书颇多,他们在客厅从南到北打了一整排书架,俩人的书往上一摆,恰好筑成一面大书墙,豪气和书香气一下子就出来了!而原本高约60厘米的飘窗经扩展延伸,巧妙地变成一张沐浴阳光的大书桌,可以兼做画案。这是董老师日常舞文弄墨、办公的地方。
  这个没有餐厅的家,自然也没有餐桌,客厅一隅保留的这张桌子除了一日三餐,还能喝茶、办公。 
  一物多用的神思在引祠家太多了,最精妙的是她的卧室。引祠在观景最好的主卧窗前做了一张床,像农村老家进门上炕喝茶唠嗑的完美复刻,更是古装剧中的小暖阁,白天晒着太阳喝个茶,睡觉时帘子一拉,人在里面有被包裹的感觉,妥妥帖帖的安全感。
  “如果主卧放的是床,客人就不太好意思进,而打造成这个样子,朋友来玩,都会很坦然地上‘炕’,小孩子也可以在上面玩耍。”引祠太喜欢这个地方了,这是她的“小壶天”,亲子时欢愉,独处时安逸。
  端一壶茶悠悠地路过小花窗,看苎麻卷帘透出影影绰绰的光打在植物上,用鸡毛掸子轻拭一本尘封的画册,一切都是诗书画中的样子,也是生活原本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