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版:光影记录

月子里不能下床?
其实走走更健康

(2023年04月06日) 来源:潍坊晚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王路欣
  坐月子是女性一生中最重要的时期,几乎每个坐月子的人,都听到过长辈的各种“注意事项”:不能看手机,不能吹风,不能吃凉的,不能碰凉水,不能刷牙洗澡,不能多活动……你能分清哪些是科学的吗?特别是不少宝妈们非常关心的一个话题,月子里到底能不能下床活动?潍坊市妇幼保健院的专家对此作出详细解答。
  常听老一辈的人说,月子里下床活动多了会造成子宫下垂、脚后跟疼、下肢骨头疼,年轻力壮感觉不出来,等老了以后就会表现出来。对于这个说法,产科医生表示不科学。首先,老一辈的女性生产后很少能在家安心休养,月子里也要照顾一家人的生活起居,还会承担一些较重的体力活,加上那个年代衣食住行难以保障的情况下,确实容易导致疾病的发生。但是,现在社会生活条件变好,宝妈们可以有充足的休息时间以及营养均衡的饮食,线上线下都很方便获取产后恢复的方法,老人们口中的“病症”出现的几率就很少了。此外,目前医学上还没有发现某种疾病能从青年时期潜伏到老年时期才发病的。
  从医学角度讲,女性生完孩子以后,身体的血液系统仍处于高度易凝状态,这样的好处是利于子宫的胎盘剥离创面形成血栓,减少产后的出血量。在下肢血液循环不良的部位,血液流动缓慢时容易形成血栓。如果下肢出现血栓,会造成肢体疼痛肿胀、皮肤发热等症状。如果血栓从血管脱落,随着血液流动到达肺部,形成肺栓塞,那可能就会有生命危险了。所以,有些宝妈在产后住院期间,为防止产后形成下肢血栓,护士一般会给宝妈们做下肢的气压理疗,或者在肚皮上打一剂针。
  产科专家表示,产妇生产完后,如果不下床活动,子宫宫腔里的恶露就无法顺利排出。如果恶露长时间积存在子宫腔里,容易造成子宫感染、宫腔粘连、月经减少等情况的发生。月子期间总是躺在床上不活动,还会导致肠道蠕动减弱,容易便秘。不管是顺产还是剖宫产的宝妈,在分娩后6小时-12小时就可以起床轻微活动,分娩后第2天就可以随意走动了。因此,在产后住院期间,家人要鼓励宝妈们多下床活动,以促进产后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