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窦浩智
数百头“安格斯和牛”分舍养殖,成年牛在树下悠闲地吃草,牛犊按生长期圈在不同牛舍,地面的发酵床通过发酵分解把牛粪转化为有机肥,然后用于大棚蔬菜的种植,这是记者3月25日在昌邑市北孟镇昌昊综合养殖场看到的一幕。
在昌昊养殖场,每头牛的生长都是一条养殖链,每头牛从出生到餐桌形成一条循环链,而其养殖模式的推广则是一条完善的产业链。
记者在一处牛舍看到,每头牛的耳朵上都钉有一个四位数的编号。“我们这里的每一头牛都有户口,牛每天的饲养情况、生病治疗情况等都有记录,将来就是上了桌的牛肉,也能通过二维码追溯它的生长记录,实现食品安全的全程监管。”昌昊养殖场场长王永富向记者介绍。
据了解,这里的每一头牛从初生牛犊开始,逐步实行分舍养殖,目前已建成育牛舍、产房、牛犊舍、成年牛养殖区等不同区域,整个过程形成一条链式的养殖。
在现场采访,偌大的牛场却没什么异味。面对记者疑惑,王永富表示,牛场采用低温生物发酵床技术,牛舍地面铺设了40厘米厚的辅料和菌种,牛粪通过生物发酵床可以转化为有机肥。
牛场的东邻便是蔬菜种植区。“现在有40多个春秋棚和20个冬暖式大棚,去年开始种植辣椒、西红杮等,平均每个棚的产量都在5吨以上,蔬菜种植都是就地消化我们自己农场的有机肥。今年我们的目标是生产3500吨有机肥。”王永富说,从养牛、种菜到有机肥的利用,在养殖场内部基本可以实现链式循环。
据介绍,目前昌昊养殖场的养殖模式正在被复制推广。记者采访时,邂逅了来自坊子区的吴明方,吴明方是王永富多年的合作伙伴,看到王永富成功的养殖模式,决定利用自己的20亩地发展和牛养殖。
“河北唐山一位客商已确定引进200头牛了,附近村里也有不少村民有养殖意向。”王永富说。
据王永富介绍,2021年,北孟镇与养牛相关的企业家联合成立了昌邑富荣养殖合作社,实现产业优势互补,从畜牧机械、有机肥产销到去年7月份首批引进乌拉圭安格斯和牛的养殖,成熟模式通过复制推广后,将形成一条和牛养殖产业链,带动更多的农户养殖,赋能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