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孙希明
寒冬腊月,寿光市文家街道西蔡家营村,到处洋溢着韭菜的芳香,大家聚集在这条产业链上辛勤忙碌,发家致富,奏出一曲乡村全面振兴的交响乐。
“我们村的韭菜一年割三茬,春节前后无论韭菜还是韭菜根都卖得很火。”在旭信蔬菜专业合作社的车间里,村党支部书记兼合作社负责人钟明正带领乡亲们分拣包装刚从大棚里收割的韭菜,通过物流发往全国各地。他介绍,村里种韭菜历史悠久,几年前,他们由党支部牵头办起合作社,以组织化提升产业标准化、品牌化程度,韭菜在市场上的知名度越来越高,“今年行情不错,一般的鲜韭菜每斤卖到6元钱,除了销往国内各大城市,还出口日本等国家”。
旭信蔬菜专业合作社车间后面的韭菜地,是“85后”刘志超创业的舞台,他原先在企业打工,后来发现了基层党组织培育韭菜品牌带来的商机,就辞职回村种菜,不但成为种植大户,还与电商合作,把村里原先当垃圾扔掉的韭菜根回收利用,做成了盆栽韭菜,畅销全国各地。这段时间,他的公司每天能卖出200盆韭菜根,每盆40元到60元不等,还不包括袋装韭菜根。对盆栽韭菜的受宠,刘志超这样理解:“现在人们生活品位高了,吃菜图个新鲜,春节前买上一盆韭菜根,长出韭菜后,既当盆景欣赏,还能随时割韭菜吃,一举多得。”
钟明对刘志超等几位返乡创业青年给予高度评价:“他们头脑活络,眼光超前,对电商和直播带货上手快,把村里的韭菜根做成了一项产业。每逢春节前后,村里的韭菜根都不够用,他们都跑到外省收购呢。”
在党支部领办的合作社和刘志超等韭菜种植大户的带动下,西蔡家营村的韭菜产业既有数量规模,又具质量效益,也让村里的土地和富余劳动力变成了宝贵资源。“原先村里的土地一年600元都租不出去,现在涨到1300多元,乡亲们或帮着卖鲜韭菜,或帮着卖盆栽韭菜,每天挣几百元没问题。村集体之前一年收入不到5万元,现在接近20万元了。”钟明说,村里的韭菜产业越来越好,村党支部下一步继续发挥作用,组织大家抱团出海,让富民强村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