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版:导读

16版:光影记录

这些耳鼻喉疾病要重视

(2022年12月09日) 来源:潍坊晚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冬季早晚温差大,气候干冷,极易诱发耳鼻喉疾病,如分泌性中耳炎、慢性鼻炎、慢性咽喉炎等,而且突发性耳聋、鼻出血、急性会厌炎等耳鼻喉急症也进入高发期,所以耳鼻喉疾病的预防很重要。12月8日,记者联系到了阳光融和医院的专家,为市民支招。

关注分泌性中耳炎,要警惕“突聋”
  分泌性中耳炎全年均可发病,但冬季属于高发季节。由于冬季天气寒冷,人们更容易感冒,导致分泌性中耳炎高发。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表现主要是:听力下降,轻微的耳痛,耳鸣,耳闷胀和闭塞感,摇头可听见水声。
  另外,耳病患者出现突发性耳聋的现象也比较多。冬季,人体耳部的毛细血管功能受环境影响发生急剧收缩,引起耳部痉挛,导致耳聋突发。同时,感冒、工作压力大、过度劳累、情绪过于激动等原因也会导致突发性耳聋。
  专家建议 避免和减少与强噪音等物理因素的接触,如环境无法改变时,可佩戴耳塞降低噪音;减少耳机使用时间,连续使用耳机的时间不宜超过60分钟;克服随意掏耳的习惯,平时耳痒难忍时可用棉棒蘸酒精擦拭,但不要插入太深,以免损伤耳膜;避免熬夜,养成良好的作息时间,按时起居;保持心情舒畅,避免忧郁、焦虑及恼怒等不良情绪刺激。
鼻炎人群多防护,正确应对鼻出血
  冬季是鼻炎的高发期。当外界气温很低时,鼻腔神经受到冷刺激后处于兴奋状态,会使鼻黏膜血管扩张,带来大量水分,在温差较大时,许多人鼻涕会特别多。鼻涕是细菌、病毒、坏死细胞的媒介,会引发鼻腔和咽喉等部位的各种炎症。冬季也是鼻出血高发季,特别是供暖后,室内门窗紧闭,空气流通较慢,气候干燥,容易引发鼻出血,冬季高发的感冒、鼻炎、过敏性鼻炎等疾病也容易诱发鼻出血。
  专家建议 注意环境的空气洁净,换季、敏感季节及人员密闭场所需佩戴口罩防护,减少对鼻黏膜的刺激;改掉手抠鼻的坏习惯,降低感染风险,避免鼻出血、鼻前庭炎等疾病;鼻炎患者需遵从医嘱按时用药,清洗鼻腔,保持湿润,积极治疗各类鼻炎;鼻出血时可做按压止血,不宜仰头,若不能止血应及时就医。
慢性咽炎高发,急性会厌炎很危险
  冬季气候干燥,早晚温差大,最容易引发慢性咽炎。一般来说慢性咽炎的患者咽部的表现包括:异物感、干咳、痰不易咳出、咽部痒感、烧灼感、干燥感或刺激感、疼痛感等。吸烟人群、用嗓过度者及老人是易感人群。咽喉疾病中,尤其需要警惕的是急性会厌炎。急性会厌炎主要症状有剧烈的喉痛、吞咽困难和呼吸困难,病情进展迅速,多数患者经及时治疗可痊愈,少数病情凶险,很快窒息,死亡率较高。所以,喉咙疼痛伴有呼吸困难时,一定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就医。
  专家建议 平时要保持咽喉湿润,多饮水,避免过度用嗓,避免高声喊叫;在饮食上尽量避免辛辣,多吃甘润清淡的食物,比如生梨、山楂、黄瓜、鲜藕等新鲜果蔬;生活作息有节律,不熬夜,戒烟酒,避免粉尘等物理刺激,注意保持口腔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