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中的荷花,摇曳多姿,风荷班的孩子们就如那一池荷花。“荷”课程源于风荷班的班级文化“荷花定律”,蕴含着一个深刻的道理:成功需要厚积薄发,需要积累沉淀。诸城市文化路小学少先队辅导员王冰洁和风荷班里45个孩子一起开启了“荷”课程之旅,只为遇见最美的自己。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韩风年
“荷”晨诵课程 静待花开的过程
诵读,是读者与作者在对话和交流,在美的享受中提高鉴赏能力和艺术修养。让孩子们学会利用时间,管理时间,遇见最好的自己。在第一次家长会上,王冰洁开启了家校晨诵会的篇章。
孩子们的诵读水平参差不齐,王冰洁便利用晨读、语文课五分钟以及碎片时间,让孩子们诵读,还要求孩子们利用自己喜欢的诵读软件在家诵读。学生的每一次诵读,她都会及时点评。王冰洁说,这是一个静待花开的美丽过程。在她的带动下,喜欢诵读的孩子越来越多,一首、两首、一百首……慢慢地,孩子们的诵读数量越来越多,诵读质量也越来越高。
宣宣是风荷班的一个女孩子,她很不愿意在同学和老师面前发言,只喜欢一个人默默地坐着,她的自卑源于自己的口齿不清。在开始诵读之后的第一周,宣宣妈妈给王冰洁打来电话表示,宣宣很想诵读,却总怕读得不好,被同学笑话。王冰洁及时肯定了宣宣的想法,并且鼓励她要勇敢,只有不断地去训练,去挑战,才会战胜自己。于是,宣宣开始坚持诵读。在班级举行的“共读一本书”读书交流会上,她当选为小主持人,优雅的姿态、流利的主持,让人刮目相看。那一刻,宣宣开心地笑了。
“荷”阅读课程 遇见最好的自己
风荷班的孩子们用不同的阅读形式充实每天的生活。推荐阅读+自由阅读+电影阅读+纪录片阅读,形成了完整的“荷”阅读课程体系。
结合《中小学生基础阅读书目》,王冰洁每周都会给孩子们推荐阅读书目,做到与孩子们的兴趣点相结合,与孩子们的年龄段相结合,让阅读成为推开孩子们视野的那扇窗。王冰洁与孩子们共读成了一周中最开心的事情。读着《夏洛的网》《宝葫芦的秘密》《君子的春秋》等书籍,收获着阅读的快乐。每天晚上,家长们也会精心地记录下孩子们的阅读成果。正如孩子们说:“我在长高,书在长高;我有多高,书有多高。”
电影是阅读的另一种形式。王冰洁分享《36节电影课养成好习惯》中的部分电影,让孩子们利用节假日进行影片观赏和交流。尤其是在居家学习期间,她和孩子们一起观看了《神奇的中草药》《大自然在说话》等纪录片,通过观赏纪录片,了解时下热门的话题,追溯事物的本质和起源,理性思考问题。
学生若昀是个性格内向的孩子,几乎没有主动讲过话,但她又是班上最爱读书的孩子,不仅能阅读一些文学大师级别的作品,还能写出文质兼美的文章。王冰洁了解到,若昀的家庭情况非常特殊。于是,王冰洁常常表扬她,向同学们展示她阅读的书籍,常常将她的作文当作范文。若昀慢慢地变得活泼开朗。有一天,她羞涩地递给王冰洁一本小册子,精装的封面,清新的文笔,漂亮的绘画。这是若昀自己的诗集,里面的每一首诗,都是阅读给她带来的改变。
风荷班的孩子们,有约定俗成的“读书公约”。放学站路队时,手捧书卷;课间休息时,手不释卷;写读书笔记,召开读书交流会,成为学校里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学校图书馆的借阅记录,风荷班借阅的次数是最多的。
风荷班,正在发生的课程故事,每天都在上演,有小荷才露尖尖角,也有映日荷花别样红,更美的风景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