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版:光影记录

纪君墨象欣赏

(2022年11月17日) 来源:潍坊晚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秦学民

  在观赏纪君先生的墨象作品之后,我心里一直有一种兴奋与言说的冲动。纪君在艺术探索上迈出的这一步,将给书法与绘画带来怎样里程碑式的启迪?将为美学之思乃至哲学之海注入怎样的一股清新?对此,我有一种隐约的预感和真切的期待。
  “书风之变,因时不同,因人而异。时变时新,永无穷尽。未可因名家林立,徒生风格备尽之虞。”(《李铎论书断语》)纵观纪君的书法,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是一个创变不息的进程。同时,他又是深深地植根于传统的。纪君曾说,一名成功的书者,必须拥有古典情怀和现代心态。这可视为他的自箴。凡艺术都是相通的,艺术的本质是美的展现,美把真和善综合实现于艺术之中。一个不曾把真善美作为自己终极关怀的从艺者,其艺术将永无抵达极致之可能。除了真善美、传统、创变之外,还有勤奋、灵性,这些关键词,应是纪君墨象孕育生长的良沃。
  相对于绘画来说,纪君墨象是迎面走来的,踏过千山万水,带着十足的艰辛与风尘。绘画由工笔而写意,由小写意而大写意,再前一步,即入抽象。纪君由惯常书写而至“隶变”,由“隶变”而至大字书作,由大字书作而至墨象,竟归抽象。在这里,书法与绘画相遇,如同一对各自奔走在外的兄弟。此刻我们发现,对于“书画同源”之说,不仅可以在回眸间体认,更可在前行中见悟。
  既然如此,欣赏纪君墨象,是从书法的角度,还是从抽象绘画的角度,似乎无需设限。“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只要心有灵犀,只要有美妙的风景在眼里,在心中。
  我更倾向于从书法的角度去欣赏,就像从出身、经历去观察和理解一个人。从书法的角度欣赏,更多是整体性的、感受性的、内在性的,更多需要欣赏者思想和情感的积淀。在我的眼里,墨象作品中的每一个点、每一条线,甚至它的留白,都是活的,都是充满生命力,充盈着情感和情绪。究竟表达了什么,看你当下的心绪,只要产生了共鸣,那就是作者所表达的,也是他应该表达的。此刻,你被置于一种或熟悉或陌生的情愫之中,作者创作时的激情与能量,在你的心湖中荡起阵阵涟漪。
  我又愿意从抽象绘画的角度来欣赏。从绘画的角度欣赏,更多是分散性的、视觉性的、外在性的,更多需要欣赏者的阅历与经验。我们可以自由地展开联想和想象,从任意位置、任意单位的画面中去寻找具象。从整体中找不到,就到局部中去寻找;从局部中找不到,就到点上去寻找。也许就是一个点,一下子把你敲醒,让你灵光一现,把你的视野打开。
  从《和春》中,我感到了生机盎然,看见了各种各样的小草、鲜花和它们漂亮的根须;从《机缘》中,我感到的是激越,看见的是风雪;从《群芳妒》中,我感到的是静美,看见的是百花与海滩;从《彩色的梦》中,我感到了绚烂和豪迈,看见了阳光、河流、山峦、树木、嫣红的海棠、金色的油菜花。
  从书法的角度与从绘画的角度,并非泾渭分明,往往是交替与交织的。欣赏者可以有感,可以有见,或有感有见,或多感多见。感或见因人而异,见仁见智,千差万别,无须求同求一。多元性、不确定性,正是墨象艺术的魅力所在。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墨象艺术正如出水芙蓉,愿它在明媚的阳光下华彩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