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新海
我喜欢秋天,更喜欢秋色。
秋色中属金黄最美。“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范仲淹描绘出的多彩秋色画卷,醇厚、迷人,给人以别样的意境和向往。
昨夜一场秋雨,今日风清云淡。晨练时,不经意瞥见满树变黄,叶落一地,不由地勾起即刻秋游的冲动。饭后,约上两名好友,便向安丘西南山里进发。
我们驱车出城向南,仅半个小时,就来到横贯东西境的“安丘天路”。这条路是近几年新修的旅游路线,蜿蜒起伏,群山连绵一百多公里,犹如一条长龙,盘卧在西南层峦之中,成为“齐鲁自驾游经典路”,并火爆网络。
弯弯的山路上,车来车往,尽是打卡的游客。我们自东往西,隔窗而望,一路走过落鸦石齐鲁桃海、传统古村落小麦峪、“中国十大最美田园”辉渠梯田……但见远峰近峦、沟谷河溪、层林尽染,山野里夏天的浓绿已经褪去,涂上了一层淡淡的浅黄,绚烂秋韵晕染了整个大地,白色的风电机组和多彩村落点缀其中,沿途美景扑面而来,令人目不暇接,心旷神怡。
看罢一条路,再游一座山。我们沿着崎岖山路,几经曲折,来到国家级森林公园城顶山脚下,山上有著名的先贤治学圣地公冶长书院和千年夫妻银杏树。极目远眺,群山环抱,层林斑斓,配上若隐若现的古朴建筑,简直就是一幅精美绝伦的风景油画。我之前曾数次来到公冶长书院,但都是驱车上山,且是在春夏和冬季,还是第一次在秋天看到黄叶。
“无限风光在险峰。步行,才能看到最美最好的风景!”我和友人相互鼓励,开始攀爬几百米的陡峭石阶。不多时,便气喘吁吁起来。歇脚时,话题自然转到了书院和银杏树上。
相传,2500多年前,孔子周游列国,发现城顶山上环境优美,适宜研学,便将高徒、女婿公冶长留下,建立公冶长书院。公冶长一生潜心治学,鲁君多次请他为大夫,但他一概不应,而是不辱师望,教书育人,惠及乡里,留下许多美丽的传说和佳话,被后人广为传诵。有一年春天,孔子来城顶山看望女儿、女婿,随身携来两株银杏树苗,亲自选址,公冶长夫妇亲手栽上。两树东雄西雌,根枝相连,历经风雨,如今已长成参天大树,被誉为“天下第一夫妻树”。
终于跨过台阶,登上宽阔的平台,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满树金黄,树后是公冶祠和青云寺。拜谒完“公冶长读书处”公冶祠,走过钟声悠扬的青云寺,来到两棵古银杏树旁,默默地凝望。两树枝繁叶茂,紧紧相连,高三十余米,目测单株四人不能合抱,遒劲的枝干上写满沧桑,仿佛在向人们诉说一个个久远的故事。树冠如盖,遮住了半边天空,金灿灿的叶子在阳光下熠熠闪光,投下斑驳离影。树上系满了红丝带,寄托着人们的美好祈愿,也为这片文化圣地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微风吹过,一片片树叶像轻盈的金蝶飘然而下,不禁悲叹他们将化入泥土,悄无声息。我静静地站在树下,踏着柔软的金色地毯,捧起片片飘落的金黄,恍惚间穿越了时空,走进一段无尽的梦境。这何尝不是一种享受!
挥别城顶山上那动人的、诗意的金黄,我分明听到了书院里朗朗的读书声,见证了公冶长不羡官禄、心素如简、潜心治学的铮铮气节和执着坚守。
我好像读懂了秋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