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版:光影记录

“潍坊银行杯·我的育人故事”主题征文大赛部分作品展示

(2025年09月15日) 来源:潍坊晚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9月14日,记者了解到,“潍坊银行杯·我的育人故事”主题征文大赛启动以来,我市教职员工积极投稿,用文字记录教育点滴,传递师者情怀,既有春风化雨的细腻,也有静待花开的耐心;既有传递知识的严谨,也有塑造人格的坚守。这些不仅是教育实践的生动缩影,更是“立德树人”的具象表达,充分展现了潍坊教师队伍崇高的师德师风和扎实的专业素养。大赛期间进行部分作品的展示,通过这些感人至深的育人故事,进一步弘扬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凝聚教育正能量,欢迎全市教育系统的教职员工继续将作品发送到邮箱:wfrbswfyh2025@163.com,或将稿件就近递交到潍坊银行营业网点。作品需注明作者真实姓名、所在学校、联系方式。投稿截止时间为9月30日。(特别声明:本次作品展示不作为大赛评奖依据)

□本报记者 窦圆娜
从犹豫到坚定:
三尺讲台上的心灵蜕变之旅

  “痴心一片终不悔,只为桃李竞相开。”这句镌刻在父亲教案扉页上的箴言,如今成了我教育生涯的注脚。出生于教师世家的我,自小在粉笔灰与课本墨香交织的氛围里长大。每当夜幕降临,父亲总爱捧着茶盏,讲述课堂上的奇思妙想——他如何用故事让古诗“活”起来,学生们闹过的可爱笑话,还有村民们端来的家常饭菜里藏着的温情……讲述那些故事时,父亲眼中闪烁的光芒,悄然在我心中种下了教育的火种。
  随着年龄增长,我见识到世界的丰富多彩,对“选择教师就是选择清贫”这句话有了深刻体会,对教师职业的向往不再如儿时那般强烈。然而,父母的唠叨与规劝让我陷入沉思,他们让我明白,物质生活固然重要,但精神的充盈才是人生最大的幸福,并且教师工作稳定,对女孩而言是不错的选择,这一职业更意味着崇高与伟大。在摇摆不定中,我最终听从父母的建议,走进了师范类学校,踏上了教育传承之路。
  即将毕业时,我到一所乡镇学校实习,学校的业务老师经常来听实习老师讲课。在听我讲了第一节课后,他们对我的教育方式和课堂效果赞不绝口,还组织了其他老师来旁听。大家都说,将来的我一定会是一名好老师。当时的情形对我是莫大的鼓舞,让我重新拾起儿时的梦想,坚定了做一名优秀教师的信心。
  毕业后,我正式走上教师工作岗位,开启了教学生涯。
  刚开始,学校让我担任一年级全科的教学工作,也就是“包班”。作为音乐专业的“全科教师”,面对一年级的“小豆丁”,我在备课室里反复推演课堂节奏。深夜的台灯下,教案被红笔改得密密麻麻,换来了校领导肯定的微笑和“继续保持”的鼓励。当班级成绩跃居年级榜首时,父亲那句“咱家人都是当老师的料”,第一次让我感受到传承的力量。
  真正让我顿悟教育真谛的,是那个曾经厌学的小女孩。从抵触到主动求知,数学成绩从三四十分提升到86分,无数次家访与课后辅导的付出,在她鞠躬致谢的瞬间化作永恒。那一刻,我读懂了教育的重量——我们手中托举的,不仅是知识的火种,更是一个个家庭的希望,是民族未来的基石。
  当时我心里无比满足,我仿佛看到了课堂上那一双双明亮的求知的眼睛,以及那些眼睛里流露出的尊敬和崇拜。为此,我重新审视了自己,重新认识教育这份工作。我终于明白,虽然自己说不喜欢教师这份工作,但只要进入课堂,就能全身心地投入付出,恨不能让每个孩子都能听明白我的讲解、都能学懂学通、将来都能成才。家长把孩子交给我,这是一种信任和托付,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如果我能改变孩子对于一门功课的态度,就有可能改变他对学习的认知,甚至对生活的态度。我逐渐理解了教师这份职业的深刻内涵,那些放弃的假期、熬夜批改的作业、深夜备课的孤灯,都在孩子们清澈的眼神中找到了意义。每当看到学生们绽放的笑脸,听到家长真诚的感谢,我便愈发坚定:教育不是谋生的手段,而是用生命影响生命的神圣使命。
  站在三尺讲台上,我终于明白,所谓师者匠心,便是以赤诚之心育万千桃李,用毕生精力书写“立德树人”的壮丽篇章。纵使岁月染白双鬓,我依然会在这里,守望着满园春色,静待花开。随着阅历的增加,我越来越感受到作为教师的责任和不易。在教书育人过程中,我付出了很多,也牺牲了很多,但我无怨无悔。为人师表就应该忠诚担当、热爱学生,用丰富的学识和高尚的品德为学生树立榜样,用温暖的阳光呵护幼苗茁壮成长。             (作者:陈小青)
追光逐梦,爱润桃李更芬芳
  网上说:这世界有两种最耀眼的光,一种是太阳,一种是你努力的模样。从教多年来,我愈发理解这句话的含义。教育是一片需要深耕细作、用心呵护的田野,需耐得住寂寞,经得住平淡,受得起辛苦。老师就是步履不停的逐梦人,带领一群孩子,追赶明天的太阳。
  五年乡村教学生涯,我经历了太多猝不及防的感动,记忆宛若山涧里的萤火虫,照亮教育路上的万千温柔。而每一个破防的瞬间,都是我灵魂铭刻的荣光和永恒。
  五年前,刚刚走上讲台的我年轻气盛,还带着青春的孤傲。因为刚入职,有很多不适应,每次给家里打电话都委屈得落泪。很多次我握着手机,听着母亲温柔的劝慰声,瞬间破防,泪水流了满脸……可是,依然有一种力量和使命驱使我,让我在崩溃中治愈,那就是仁而爱人的教育情怀。是的,我一定要坚持下来,只为了山村孩子那一双双质朴而单纯的眼睛。
  由于没有工作经验,在处理学生的问题时我束手无策,幸好有善良的同事帮助我,而且领导也特别关照我。在明媚的乡村校园里,我与天真烂漫的孩子们朝夕相处,也愈发感受到了肩上的责任,那就是一定要把这些孩子送出大山,让他们感受外面世界的广阔和精彩。渐渐地,我越来越喜欢我的工作,每天专研教学,过得快乐而充实。
  “语文老师要做学生生命里的追光者。”这是我最敬重的前辈陈老师留给我的一句话,她也是我教学生涯的领路人。在我面临人生第一堂公开课时,是陈老师事无巨细地耐心教我,她亲自给我做示范,还将自己的经验毫无保留地分享给我。上课铃响前,她用深情的拥抱彻底平复了我的紧张和焦虑。因为陈老师的指点,那堂公开课我超常发挥,赢得了领导和同事的一致好评。
  陈老师一直是我学习和追赶的榜样,她全身心地扑在工作岗位上,视学生如己出,待同事如亲人。教育已经升华成她的信仰,给她提供了无穷的精神力量。或许是她积劳成疾,也或许是上天不曾眷顾,陈老师不幸患上了肺癌。化疗的过程很痛苦,可她依然牵挂着自己的学生。身体还没痊愈,她就带着胸腔闭式引流袋重返讲台。因为热爱,所以坚守;因为慈悲,所以追赶……陈老师的大爱深深震撼着每一位同事,她如一道光,照亮了我们的教育旅途,激励着我追光逐梦并执着地坚守三尺讲台,不悔做一名心中有爱、眼里有光、脚下有力量的人民教师!
  最终,陈老师还是因为肺癌去世了,化作了天边耀眼的星星,也成了我心里永远的痛。我一直保存着和她的聊天记录,每当工作上遇到挫折和不开心时,便会去翻阅和陈老师的聊天记录。追光的人,终会光芒万丈。史铁生曾写道:我慢慢相信,每一个活过的人,都能给后人的路途上添些光亮,也许是一颗巨星,也许是一把火炬,也许只是一支含泪的烛光。这些话,我多想说给陈老师啊!眼泪掉下来的时候,我忽然懂得:所谓追光,从来不是独自闪耀,而是让每个灵魂都看见自己的光芒。追赶日月,不苟于山川,向着光的方向奔跑,人生自会一路生花。比如,我敬爱的陈老师!
  去年教师节,我收到了一份珍贵的礼物。我曾教过的一名学生转学去了城里读书,她给我寄来了贺卡和照片。贺卡上写着:老师,谢谢你教会我在逆境中追赶梦想!原来,教育从来不是单向的付出,而是一场双向的奔赴。当我在讲台上追赶教育的梦想时,学生也在以他们的方式追赶着我的期待和渴望。
  站在教室后的荣誉墙前,我轻轻抚摸着“优秀班集体”的奖状。那些因努力而闪闪发亮的日子,那些因追赶而愈发清晰的梦想,都化作了孩子们眼中的光芒。此刻,暮色中的校园宛如巨大的沙漏,我们既是倾泻的流沙,也是承托的容器。在永不停歇的追赶中,那些被爱浸润的时光,终将在某个黎明凝结成琥珀,封存着所有追光逐梦的轨迹。
  看见光,追随光,成为光,发散光。好老师就是一道光,能把孩子的未来照亮,并指引着他们往阳光明媚的更高处飞翔。学生如一粒朝气蓬勃的种子,在等待盛放的时机,我们用爱悉心浇灌,终将收获满园芬芳桃李!
  躬耕教坛,强国有我。深情人间,愿我们都能不忘初心,坚守平凡岗位,散发耀眼之光。追光逐梦育未来,爱润桃李更芬芳!愿我们砥砺前行,不啻教育之芒,让爱造炬成阳!       (作者:张纪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