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宋玉璐
“孩子穿上这双鞋,学走路能少摔跤!”当前,童鞋市场热炒机能鞋、学步鞋。商家宣称,一双“科技含量十足”的专业学步鞋能“减少摔跤”“矫正步态”,这让不少家长甘愿为之买单。记者调查发现,市面上不乏商家以“科学育儿”“给孩子最好的”之名,将商品包装成成长刚需,其背后是被标价待售的“育儿焦虑”。 (据《半月谈》)
学步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阶段,初为人父母者,特别能体会看到孩子摇摇晃晃迈出人生第一步的那份惊喜与感动,更能体会孩子学走路时偶尔摔跤的心疼。
不少商家正是精准抓住了家长的心理,将普通的学步过程描绘得充满风险,暗示“专业学步鞋”是规避风险、让孩子“赢在起跑线”的保障。于是号称能“减少摔跤”“矫正步态”的机能鞋、学步鞋受到热捧,动辄数百元、上千元,不少家长甘愿为之买单。
当我们剥开这层精心设计的营销包装后就会发现,所谓的宝宝“学步神器”,很可能只是一场利用“育儿焦虑”进行的“智商税”收割。有媒体记者调查发现,这类童鞋并无明确的科学验证方法和评价指标,更缺乏国家标准。
类似利用新手家长的“育儿焦虑”来赚钱的所谓“神器”还有很多。比如,提供一份口腔黏膜样本,通过基因检测分析,就能知道孩子的智商、情商、音乐、运动等天赋结果;贴上“婴儿用”的标签,普通饮用水“身价”便能上涨几倍;打着“纯中药配方”“草本抑菌”旗号,非法添加激素的儿童护肤品却莫名热销……都是利用信息差来炮制伪需求,最后无一例外,都变成了商家眼中的生意。
商人逐利,无可厚非,但当手段演变为贩卖焦虑,甚至可能损害儿童健康时,就走错了路。为此,相关部门不能坐视不管,一方面要加强市场监管,加大对虚假宣传等行为的打击力度,让商家不敢轻易“踩红线”;另一方面要积极开展科学养育知识普及,帮助家长理解儿童发育的个体差异和自然规律。若家长对孩子的足部、骨骼发育、步态状况存在担忧,建议到正规医院的儿童保健门诊进行专业的发育评估。此外,电商平台要不断完善婴幼儿用品准入审核制度,限制缺乏科学依据的过度宣传。
孩子的成长之路不应被华而不实的营销话术和价格虚高的“神器”所误导。唯有顺应儿童成长的自然规律,让商品回归安全舒适的本质,才能让孩子们真正“脚踏实地”,迈出健康、稳健的人生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