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本报记者 刘晓杰
烂漫春日里,潍城区军埠口综合项目发展服务中心军埠口村的花乡生态园内,各类花卉竞相绽放。“无论干什么,只有发自内心的喜欢,才会有坚持下去的动力,才能够用心去做好它。”3月30日上午,正在花乡生态园修剪花草的王克芳对记者说。
今年55岁的王克芳,从小喜欢养花、养草,从1996年开始园林苗木种植,她用心养护每一株花草,穿梭在片片花海中,打造自己的创业版图。
“父亲喜欢种植梅花,记忆中家里到处是各种各样的梅花,是十里八乡出了名的爱梅之人,后期父亲还承包了一片园林种梅花。”王克芳介绍。
1996年,王克芳和丈夫赵洪伟接过父亲的衣钵,走上创业之路。那时,王克芳种植的主要是梅花和菊花。为了丰富梅花的种类,他们尝试用桃核种出苗,然后嫁接梅花,经过不断摸索和实验,培育出的梅花品种越来越多。1997年,承包土地扩大种植面积,种植了近5万棵梅花,品种近30种。
怀揣着对花卉绿植的热爱,王克芳和赵洪伟夫妻俩常年吃住在园林,把全部心思放在种植、管理的探索上,同时虚心向“土专家”请教,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如今,已经发展了海棠、梅花、蜡梅、石榴等近百个品种。
回忆一步步走来的那段时光,王克芳记忆犹新:“一开始,自己感觉已经学习了很多嫁接技术,可一到实践就发现‘有心无力’,面对花卉的病虫害,也会手忙脚乱。于是,便静下心细心地观察每株花卉的生长习性,掌握其生长规律,因‘花’施策,慢慢地,园里的花卉苗木越长越好。”
2008年,王克芳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发展高端苗木花卉种植,打造一个集旅游、观光、餐饮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生态园。
有了想法,就要努力去实施。王克芳按捺不住躁动的心,开始规划方案,和丈夫开始建设花乡生态园。“环境好,空气好,是块风水宝地。”王克芳说,之所以选址在军埠口村,就是看中了这里的自然条件。为了打造出理想中的花乡生态园,从清理杂草、挖坑到选种、放水,每一个环节夫妻俩亲力亲为。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他们的精心打理下,园里花卉开得异常鲜艳,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打卡。
种植花卉苗木需要技术,更需要有一颗不断上进的心。“你看,这棵对节白蜡造型别致,在花丛中格外扎眼。”王克芳指着棚内的一株对节白蜡说,七分管,三分剪,花木造型,衰弱复壮,查漏补缺,抓小辫,除病枝,均离不开修剪。
“苗木造型不像在纸上画图,可以打草稿,也没有涂改的机会,稍不小心这棵树苗可能就废了。”王克芳说,那些年只要有机会,她就到全国各地拜师,去当地有名的园林景观参观学习。最初的实操中,因为手法不到位,失败过多次,还赔了工钱,但王克芳并没有气馁,继续在实践中摸门道,并逐渐成熟。造型时,王克芳会根据苗木的不同习性和生长趋势在脑海中构建“造型草图”,大到主干,小到枝丫、叶片,她都会提前构思,整体布局,做到胸有成竹,即“站在绿植前,脑海里已有完成造型时的样子”。
无偿分享技术,带动更多苗农致富。多年的耕耘,王克芳凭着一腔热爱和真诚,在这行渐渐闯出名堂。“园艺技术是一个不断更新的行业,市场需求、审美、技术每天都在变化,所以我们也需要实时更新思路,不断调整,不断提升。”王克芳说,现在,她的花卉绿植吸引了全国各地的客商上门购买,也有上门交流修剪技术的,还有很多的苗农慕名而来,向她学习造型技术,她都倾囊相授。“只要大家愿意学,我都愿意教,多多交流有利于互相精进技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