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电影《小小的我》热映。患有脑瘫的刘春和高中毕业,却面临可能无法入学也没有工作的困境。比别人慢一些的刘春和能否等来大学录取通知书?面对社会上的歧视目光,何时迎来自己的春光?本期“观影说法”,让我们一起来看刘春和遇到的法律问题。
对于残疾人入学,法律是如何规定的?
场景:高考后,刘春和报考了一所外地的师范学校,但妈妈担心可能会因为刘春和的脑瘫而被拒绝录取,希望他复读一年重新考取本地的学校。对于残疾人入学,法律是如何规定的?
解析:我国残疾人教育条例明确规定,国家保障残疾人享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禁止任何基于残疾的教育歧视。残疾人教育应当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并根据残疾人的身心特性和需要,全面提高其素质,为残疾人平等地参与社会生活创造条件。对符合法律规定条件的残疾人申请入学,不得拒绝招收。
同时,该条例规定,发展残疾人教育事业应当保障义务教育,着重发展职业教育,积极开展学前教育,逐步发展高级中等以上教育;残疾人教育应当提高教育质量,积极推进融合教育,优先采取普通教育方式。
因为他人身体条件不招用,是否违法?
场景:高考结束后,刘春和到一家培训机构面试讲师。尽管刘春和的授课效果很好,但培训机构考虑到他的身体状况,还是没有录用他。因他人身体条件不招用,是否违反法律规定?
解析:用人单位有用工自主权,但不能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影片中,刘春和符合培训机构的授课要求,培训机构在无正当理由的情况下基于与讲师工作岗位内在要求无关的身体条件对刘春和进行差别对待,侵犯了刘春和的就业权益,违反了平等就业原则,属于违法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第二十九条规定,国家保障残疾人的劳动权利。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残疾人就业统筹规划,为残疾人创造就业条件。用人单位招用人员,不得歧视残疾人。同时,根据第六十二条的规定,若违反本法规定,实施就业歧视的,劳动者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在我国,残疾人就业有何法律保障?
场景:刘春和被培训机构拒绝后,没有认输,转而去咖啡馆应聘。不了解情况的咖啡店老板担心刘春和不能完成工作,但刘春和展现出的能力最终让老板信服,录用了他。残疾人就业有何法律保障?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残疾人就业条例》等法律法规均对残疾人就业作出了相关规定。其中,《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第三十条、第六十七条分别规定:国家保障残疾人劳动的权利。违反本法规定,侵害残疾人的合法权益,其他法律、法规规定行政处罚的,从其规定;造成财产损失或者其他损害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以及《残疾人就业条例》第八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按照一定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并根据残疾人才能特色为其提供适当的工种、岗位。用人单位安排残疾人就业的比例不得低于本单位在职职工总数的1.5%。具体比例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规定。
残疾人考驾照,有何具体要求?
场景:做什么都慢一些的刘春和,希望自己能更多地探索这个世界,于是在外婆的陪同下开始学车,最终拿下了驾照。残疾人考驾照,有何要求?
解析:只要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机动车驾驶证管理办法》规定的身体条件的中国公民、外籍人士,未领有机动车驾驶证的,均可在我国申请机动车驾驶证。有些身体机能有障碍的人士也可以申请相应准驾车型的机动车驾驶证。
初次申请残疾人驾驶证:申请人身体已有残疾并申请残疾人驾驶证的,可按规定直接报名。残疾人驾驶证准驾车型为C5,即残疾人专用小型自动挡载客汽车。
在取得机动车驾驶证后,因身体发生变故导致残疾且身体条件不再允许驾驶当前准驾车型的机动车的,应先到公安机关交管部门办理注销当前机动车驾驶证后,再按规定申请C5驾驶证。若驾驶人未办理注销继续使用当前驾驶证,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并收回其驾驶证。
成年的刘春和是否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场景:刘春和8个月大时被确诊脑瘫,他说话口齿不清、走路蹒跚,但他的认知、智力等都与常人无异,成年的刘春和,在法律上是否属于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解析:判断自然人是否具有民事行为能力,主要考量其年龄以及是否具备辨认自己行为的能力。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规定,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
电影中的刘春和,智力并未受损,精神健康状态也是正常的,他的高考成绩优异,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刘春和积极向上,心中有爱,身残志坚,是能够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
本报综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