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版:导读

16版:光影记录

肥料特制、管理上档 这里的“黄金籽”又甜又火

(2025年01月15日) 来源:潍坊晚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文/图 本报记者 孙希明
  随着春节临近,蔬菜销售进入高峰期。1月13日,记者在昌乐县红河镇部分蔬菜生产专业村采访时发现,用特制肥料和科学管理方法种出的“黄金籽”西红柿,又甜又火,不但让菜农们的腰包鼓了起来,还为产业振兴提供了指引。
  “大伙经常来买,这里的‘黄金籽’西红柿就是好吃,价格也合适。”当天上午10时许,记者走进红河镇理稼庄子村菜农孙国启的大棚时,村民孙希征刚刚以每公斤12元的价格,购买了6公斤西红柿。
  孙希征告诉记者,孙国启是村里的老菜农,且是出了名的种植能手,种的西红柿很受欢迎,临近春节,不少外村人也慕名而来,他当天买的是“次品”,那些颜值高、品质上乘的西红柿,每公斤要20元呢。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不断有客户打电话订购,还有乡亲们前来购买西红柿,孙国启一一答复,忙个不停。找了个空隙,孙国启将记者带进蔬菜大棚,指着地里的土壤说:“说到底就是种‘良心菜’,我们施的底肥很关键,用玉米和大豆发酵,外加生物菌、红糖等,这样种出来的‘黄金籽’,能吃出‘小时候的味道’。这块地种了30年,从不板结,还盛产蚯蚓呢。”
  说起孙国启,理稼庄子村党支部书记孙国维对其评价颇高,村里发展蔬菜产业有数十年的历史,产品以大西红柿和口感西红柿为主,孙国启是种植能手,总结探索出了口感西红柿的管理方法和配肥良方,曾被评为昌乐县“宝都工匠”。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红河镇大力引进蔬菜产业新特名优品种,“黄金籽”西红柿作为其中之一,被多个村庄村民竞相种植。
  与理稼庄子村相比,大庄皋村种植面积更大、产量更高,且由年轻菜农掌舵,线上线下都开拓出了市场。据村庄瓜菜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李雪梅介绍,他们的产品一方面供应省内商超或本地散户,一方面走电商路线,向天南海北的客户发货。合作社有多名菜农常年种植“黄金籽”西红柿,相比于传统西红柿,“黄金籽”西红柿所需成本投入多、管理水平高。“用豆粕等当肥料、熊蜂授粉,大棚膜上还有防虫网保护,种出来的西红柿不甜才怪呢。”李雪梅笑着说。
  “黄金籽”西红柿正成为大庄皋村群众的“致富果”“发财果”。村党支部书记陶新彦表示,村里的蔬菜园区有近十年历史,种植“黄金籽”西红柿或其他蔬菜的菜农都过上了好日子,并培养出了像李雪梅、王国忠等一批“新农人”,其中王国忠去年还投资20多万元,新建一座高标准大棚,准备在村里带头开启“二次创业”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