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版:光影记录

于香料的微观世界
细细品尝人间风味

(2025年01月08日) 来源:潍坊晚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在恋综、婚综正流行的当下,《风味人间》系列成为一股清流。这档纪录片缺乏猎奇和反转,没有激烈的叙事,也不放大人性的缺点,每一季,它的主创都精选某个角度,本本分分讲述美食的故事。这个冬天,《风味人间》第五季《香料传奇》通过七集篇章,呈现了香料世界及其衍生的食物、文化,其叙事风格仍是陈晓卿团队最拿手的于美食中见人文,在一勺一碗之间,看见人生不同的活法。

  老班底打造新滋味
  早在2012年,一部《舌尖上的中国》让纪录片制作人陈晓卿被观众认知。转眼间,十二年过去,陈晓卿团队仍在拍摄美食纪录片,其制作的《风味人间》系列已经走到了第五季。尽管没有《舌尖上的中国》有名,但在质量上而言,这个系列其实并不逊色于前者,如果说《舌尖上的中国》像是一部精美的中国美食入门手册,《风味人间》每一季就是一条条纵深的通道。
  《香料传奇》团队保留了很多陈晓卿的老搭档。比如李立宏曾为《舌尖上的中国》配音,在《香料传奇》里也出现了他的声音。该季总导演刘殊同是第一、二季的导演,制片人张平、监制朱乐贤以及实际负责拍摄、后期制作的人员,也与陈晓卿多有合作。
  为了细致地呈现食物的变化和纹理,这档纪录片从第一季开始就运用了超微观摄影、显微摄影等拍摄方式,将视角缩小到“分子级”。有了这些技术,观众就可以看到香料在腌制的过程中,如何融入和改变牦牛肉的口感,也能看到卤水与豆浆结合,如何凝结成豆腐。
  以食物引出人间世相
  从第三季《大海小鲜》起,《风味人间》有了一个明显变化,就是更加侧重日常。这种变化在第四、五季尤为明显,谷物、香料都是日常饮食的必备用品,剧组以谷物、香料作为这两季各自的主线,娓娓道来食物的门道。在《风味人间》前四季中,香料常常出现,但未被着重介绍,而在这一季中,节目组精选了《小粒英雄》《辣椒崛起》《花叶奇缘》《秘香寻踪》《果味迷宫》《葱蒜之交》《问香何处》七大主题,观众不但能领略辣椒、茴香、孜然、葱姜蒜等香料的微观世界,也能看见香料的国际变迁和历史脉络。
  据陈晓卿说,《香料传奇》是进行国外拍摄最多的一季。仅仅是第一集《小粒英雄》,剧组除了在国内的成都、郑州、乌鲁木齐拍摄,还去往德国、斯里兰卡、印度尼西亚等地,呈现以胡椒、孜然、茴香等小粒籽实为主角的故事。譬如在德国,葛缕子是经常被用到的香料,用于德式烤猪肘等菜品。淮扬名菜白汁河豚,会放入白胡椒作为佐料。而小小的一碗河南胡辣汤,看似寻常,却需要掌握好多种香料混合的分寸。
  陈晓卿说:“香料题材实际只是改变了一个叙述的切口,能够让大家更加了解食物本身,其实香料的到来让吃饭这件事变得有趣,我们想讲一个闻得见的故事。”《香料传奇》延续过去的基调,以食物引出人间世相。
  轻盈质感抚慰人心
  近两年走红的影视剧、综艺节目,大多存在一个共同的关键词,叫做“抚慰人心”。从《好东西》《我的阿勒泰》《去有风的地方》,到李子柒的田园诗风格视频、追忆过去美好时光的《小巷人家》,这些作品主题各异,但普遍具有轻盈、治愈、暖色调的质感。
  《风味人间》系列也具有这样抚慰人心的力量。它制作扎实、节奏熨帖,在当下快节奏的内容生产机制里,这档节目流露出老派匠人精神。为了让观众通过画面、听觉感受味道,主创会在每一个单元都针对某一种香料创作主题性的音乐,用以表现香料的味道、个性和特质。为了呈现出麻的感觉,主创插入水滴震动、电流闪现的画面;为了完成妥帖的文案,陈晓卿会和执行导演、制片人、宣介主管一起,用不同颜色字体在共享文档上改解说词。一段解说词能被改上十几次,直到确保它在通过声音传递时,那个度刚好合适。
  在追求快速、耐心稀释的年代,这种匠人般的精神,恰恰是一部扎实纪录片所需要的品质。它不是时下最热门的那类综艺,通过剪辑引导、频频反转,观众看节目不是为了获取新知,而是“气自己”。而《风味人间》作为调子稳当的美食节目,不会俯视观众,生硬地灌输价值观,也能够掌握叙事的分寸,知道怎样抒情不会让人感到扭捏。在看似舒服的节奏感中,不疾不徐地实现叙事升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