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版:文润潍坊 凡人微光

12版:生活周刊

13版:生活周刊

16版:光影记录

寒亭区朱里街道前埠下村

小小蚯蚓“钻”出致富新路子

(2024年12月26日) 来源:潍坊晚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文/图 本报记者 刘晓杰
通讯员 马腾  
  近日,走进寒亭区朱里街道前埠下村的蚯蚓养殖基地,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隆起的黑褐色“泥土”。那是一垄垄“蚯蚓养殖床”,每排养殖床都铺撒着经过发酵的牛粪,翻开“泥土”,可见一团团红蚯蚓在用力地蠕动着。
  “蚯蚓”别称“地龙”,又被叫作泥土里的“软黄金”,它们不仅能够高效地转化农田秸秆、畜禽粪便、生活垃圾以及食品工业废料等有机废弃物,促进资源的循环利用,其粪便更是优质的绿色有机肥料。除此之外,蚯蚓还是一味重要的中药材,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
  “我现在养着100亩蚯蚓,一个月能消耗600多吨牛粪和秸秆,这个消耗量解决了周边很多养殖户和种植户的难题,同时还能得到240多吨蚯蚓粪,那可是抢手的有机肥料。”山东新益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黄胜告诉记者,作为潍坊第一家规模化蚯蚓养殖企业,无论是从选址、项目对接、项目落地等方面,寒亭区朱里街道给予了很大的支持。
  小蚯蚓,大产业。“我们计划总投资1500万元,用两年的时间完成项目建设,集合发酵、包装、生产、配套于一体,到时候每年可以处理6万头牛的粪便和8万亩的农作物秸秆,产出5万吨蚯蚓酶生物肥,按照目前市场情况看,到时候年销售收入有望突破7500万元。”黄胜说,这里气候好,种植业和养殖业前景都很好,在这里发展蚯蚓养殖,既能降低成本又能解决周边养殖户和种植户的难题,很多村民看到他们的项目好,准备加入进来一起养殖蚯蚓。
  产业发展是助力乡村振兴的有力杠杆。近年来,朱里街道坚持绿色生态发展理念,因地制宜,适时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高效农业和生态养殖,不断拓宽群众的致富路径。
  “现在每天有80多名村民到蚯蚓养殖基地务工,一天人均收入200元左右,等项目建成后预计可新增就业岗位200多个,带动周边村的村集体经济收入增加。”前埠下村党支部书记孙绍栋说。
  前埠下村坚持党建引领,立足村情实际,深入分析研判,引进了蚯蚓养殖项目,通过大力发展“党建引领+企业牵头+农户”的发展模式,实现了村集体经济收入、村民土地流转收益、村民务工收入的互利共赢,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