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集现场,她的陶笛演奏悠扬飘逸、清新空灵,引文人墨客寄怀古幽情;聚光灯下,她笛埙合鸣,于高山流水间慰藉心灵;公益路上,她用音乐讲好潍坊故事。她就是潍坊市笛韵合埙文化交流中心的创始人郭爱。
□文/图 本报记者 郭超(署名除外)
听到陶笛演奏深深着迷
从此结下难舍难分的情缘
“红日升在东方,其大道满霞光。我何其幸,生于你怀,承一脉血流淌……”12月21日,潍坊市人民广场上,一曲《万疆》传来,没有华丽的演奏技巧,凭借简单纯粹的音符直击人心。行人纷纷放缓脚步,驻足聆听,沉浸在美妙的旋律中。演奏者正是郭爱,在纷飞的雪花中,她用陶笛诉说着对潍坊、对祖国的热爱。
小小的陶笛,在郭爱的世界里,走进其中是桃源,走出其外是天下。究竟这种小巧的乐器有何魅力?郭爱分享了自己与陶笛结缘的故事。
陶笛是一种古老的乐器,起源于中国。它简单易学,便于携带,甚是惹人喜爱。陶笛最为人们熟知的莫过于曾出现在《神雕侠侣》《鹿鼎记》等电视剧中,每当曲子响起,既温暖又有一丝淡淡的哀伤。
擅长音乐的郭爱在与陶笛结缘之前,从事的是与音乐不相干的工作。2017年,郭爱在北京一处文化街区游玩时,无意间听到远处传来陶笛演奏的阵阵余音。她凑上前去听了一曲又一曲,被深深迷住,无法自拔。从那天起,郭爱与陶笛结下了难舍难分的情缘。
郭爱返回潍坊后,在家人支持下,开始学习陶笛。她自学一段时间后,掌握了基本的演奏方法,之后专程前往浙江嘉兴进修,并考取了专业资格证,乐理水平有了质的飞跃。每当沉浸在陶笛质朴的音色和动人的旋律中,她很快就会忘却生活的喧嚣与纷扰,回归内心的平静。
学成归来后,郭爱受朋友邀请,经常参加一些文化雅集和沙龙。她发现,当时潍坊会演奏陶笛的人很少,看到人们对它的喜爱,她在心中种下了一颗发扬与传承的种子。
五年来不遗余力推广
目前已培养近千名学员
现如今,在我市举办的各大文旅活动上,常常能看到陶笛、古琴、洞箫等乐器交相呼应,瞬间把市民拉到韵味悠长的传统文化意境中。演奏队伍中,自然少不了郭爱的影子。郭爱坦言,她希望通过不同的平台,让更多人了解并喜欢上陶笛。
郭爱的推广之路充满挑战。“陶笛不像其他乐器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推广是一个很锻炼人的过程。”郭爱说。自2019年至今,她已经记不清楚参加过多少场公益培训,她的时间几乎全部用在了推广陶笛上,截至目前已经培养近千名陶笛爱好者。其中,最大的学员77岁,最小的14岁,在各年龄受众群体中广受好评.。
为让更多人欣赏音乐的多样性,郭爱还将陶笛与我国传统乐器合埙结合,以传统音乐为载体,让它们走进更多寻常百姓家,留住文化根脉。
在郭爱看来,陶笛作为一件兼具民族性和世界性的乐器,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空间,她坚信只要自己为之付出努力与坚持,就一定能够让它在越来越多的地方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并立志要在这条道路上不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