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城区军埠口综合项目发展服务中心杨家庄子村的王可彩,专注毛绒玩具生产制作,从代加工到自主品牌生产,从小作坊到现代化生产厂房,目前她的公司有近千名职工,年生产玩具500多万件,产品畅销30多个国家和地区,不仅推动了当地毛绒玩具产业发展,而且带动大量妇女就业致富。
□文/图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李洪明 通讯员 王天瑜
不负热爱,加工玩具创业圆梦
11月26日,记者在潍坊庆德工艺品有限公司看到,车间内60多名女工在聚精会神地生产毛绒玩具,打样、裁缝、粘贴、检验、包装……大家分工负责,各道生产工序紧密衔接,一派忙碌景象。
55岁的女工郎雪梅告诉记者,她已经在这里工作25年了,现在每月工资5300多元。厂里的工人95%是女工,来自周边村庄。
该公司总经理王可彩介绍,公司今年订单金额预计超过6500万元,80%以上出口,目前工人们正在全力生产赶订单。
1991年,18岁的王可彩走进潍坊市工艺美术研究所,从事毛绒玩具制作,因为喜欢,很快掌握了制作技艺,成为研究所的生产骨干。她工作认真,每天加班加点,成为全所的生产标兵。
1994年,21岁的王可彩准备结婚,她和丈夫商量将四间婚房当作加工毛绒玩具的生产作坊,为潍坊市工艺美术研究所代加工玩具,迈出了自主创业的第一步。她吸纳周边村庄的妇女加工玩具,手把手教授她们制作技巧。由于她待人热情,结算工费及时,赢得大家的信任,有100多名妇女加入,生产规模越来越大。
质量可靠,国外订单越来越多
“认真扎实是做好毛绒玩具的基本要求,也是毛绒玩具企业发展的动力源泉。只有这样才能生产制作出高质量的玩具。”王可彩说。
1997年6月,为了扩大生产规模,王可彩在杨家庄子村建设了厂房,加工玩具人员增加到300多人。她制定了严格的生产工艺流程和质量标准,始终把产品质量放在首位,由于质量可靠,赢得了国外客户的信任,来自韩国、美国等世界品牌玩具企业的订单接踵而至。经过5年发展,原来的厂房已经无法满足生产需求。2003年,王可彩在北张友村建设了占地1.5万平方米的厂区。
王可彩在为越来越多的国外订单感到欣喜的同时,也在冷静地步步为营走自主品牌发展之路。如今,厂区的研学基地正在有条不紊地装修,一个个深受孩子喜欢的动手体验空间新奇别致。厂区南面的土地上,正在建设现代化高标准生产厂房。
王可彩带领研发团队,创作带有潍坊文化印记的玩具产品,组建专业销售团队,扩展线上线下销售渠道,逐渐打响自主品牌。“多条腿走路、多元化发展,才能保证生产规模,保证工人们有活干、有钱赚。”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