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上映的电影《野孩子》,将“事实孤儿”这一社会话题推向大众视野,凭借强烈的人文关怀和细腻的人物情感得到观众认可。截至9月24日,该片上映12天累计票房已突破2亿元。影片由《我的姐姐》导演殷若昕执导,王俊凯、邓家佳、陈永胜、潘斌龙、关子勰等主演。殷若昕表示,希望以平视角度、平实风格静静呈现人物最真切的情感。
关注小人物处境
被“流浪兄弟”新闻触动
从《我的姐姐》到这次的《野孩子》,殷若昕在创作上一直关注小人物处境,作品情感细腻,充满人文关怀。她坦言,这种习惯已经成为她的创作自觉。作为一名影像从业者,她在日常生活中会密切关注社会事件,想要通过镜头去展现不同时代背景下人的境遇和命运,探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当初,马亮和轩轩这对“流浪兄弟”的故事一经媒体报道,引发广泛关注,殷若昕也被新闻深深触动。两个毫无血缘关系的流浪儿在漂泊的生活中结成超越血缘的兄弟关系,哥哥把偷窃所得用来给弟弟买零食、玩具,却坚决不让弟弟去偷……感动之余,这兄弟俩的关系也让殷若昕产生了探索的兴趣。
2022年5月,制片人带着《野孩子》项目找到殷若昕,一切水到渠成。经过大量走访、调研相关青少年案件后,殷若昕产生了强烈的创作欲望,希望通过马亮和轩轩这对“流浪兄弟”,去关注背后存在的“事实孤儿”群体。
接触大量真实案例
如实展现社会话题
《野孩子》的珍贵之处在于,马亮和轩轩之间的情感羁绊固然动人,但影片重点其实是引出了他们所代表的“事实孤儿”群体:是哪些环节的缺失让他们成为“事实孤儿”?当他们走在违法犯罪边缘时又该如何挽回?这些问题让影片拥有了较强的社会意义。
殷若昕坦言,影片创作过程中,她一直和负责原型案件的周佼警官保持密切联系,向她了解到许多细节。比如,电影中“事实孤儿”的人物原型,有的是因为原生家庭问题,父母未婚先孕,母亲出走,父亲在外打工,家中只剩以拾荒为生的爷爷和瘫痪在床的奶奶。这些尖锐的问题,《野孩子》并没有回避,而是如实展现,让人扼腕叹息。
原生家庭、经济困难、教育缺失、青春期缺乏引导……“事实孤儿”的形成原因复杂,各种因素让他们失去爱的庇护,成为无人照拂的“野孩子”,甚至可能堕入违法犯罪的深渊。“我们也接触到一些孩子,原生家庭比较美满富足,但可能叛逆期哪一步没走好,到后来家长真的管不了,也不知道该怎么管,就放任自流……”殷若昕说,在接触大量真实案例后,他们塑造出片中的马亮、“大毛”“老鼠”等各不相同的“事实孤儿”。
角色适合王俊凯
平静之中有阳光质感
饰演马亮的王俊凯为《野孩子》带来更多流量,影片也成为他从舞台转战大银幕的重要作品。殷若昕坦言,早在剧本创作初期,马亮这一人物渐渐成型时,她就想到了王俊凯。
“马亮虽然在流浪,但他是一个对生活有一定秩序感的人,心底保留了一丝善意和希望生活变得更好的盼望,这是他最真挚、最厚重的人格底色。小凯在平静之中有许多明亮阳光的质感,再加上他是处于少年和青年之间的大男孩,这是他和马亮的共性。”殷若昕还从王俊凯以往影视作品中捕捉到他警惕和敏感的一面,也想把这些特质放大出来,诠释马亮的离群索居。
王俊凯接下这一角色后,殷若昕分享了一些书单、歌单给他,一方面在审美上找到契合,另一方面书中对孤独、闭塞状态的描写能让王俊凯更靠近人物。“到了片场,小凯也会提出他的一些小设计、建议,并分享上一条表演的感受。”殷若昕笑言,她很享受和演员根据片场实际情况碰撞出的即兴火花。 本报综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