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木
《山谷微风》一书收录了余华今年年初寓居三亚期间写下的以童年为主题的12篇散文,同时精选了他1984年以来创作的与童年有关的17篇散文。我们有理由把这本书看成是作家余华的一部童年志。书中,余华通过一个个有趣的生活故事,几乎全景式展示了自己年少时在浙北小城海盐的生活图景。不仅如此,余华还以较多篇幅写儿子漏漏的童年。父子二人的童年相互对照,呈现不同时空下两代人的童年景象,揭示了爱、成长、疼痛与时间的关系,让不同年龄的读者都能感同身受,从中找到自己的影子。
余华对童年的书写充满了哲学思考。书中,余华一再写到恐惧,他认为恐惧与生俱来,就像“欺骗父母是孩子的天性”。他以童年时见到一个老人的葬礼为例,描写了人与土地的关系:“土地可以接受各种不同的东西,在那个夏日里,这个老人生前无论是作恶多端,还是广行善事,土地都是同样沉默地迎接了他。”
成年后的余华认识了一位塞尔维亚艺术家库斯图里卡,这个“曾经的不良少年”从不系鞋带,他解释说,不系鞋带,表明身心放松,如果系上,表明处于紧张之中,准备随时逃跑。余华写道:“我们也一样,我们的少年里不会缺少逃跑,不会缺少心惊胆战,而且逃跑和心惊胆战如影随形,追随我们一生。”这篇题为《库斯图里卡的鞋带》一文中还有一句话,被印在了书的套封上:“紧张还是放松,都是生活给予的,什么时候给予什么,是生活的意愿,我们没的选择,只有接受。”
这是一种生活态度,更是一种生活智慧。书中,余华写到与儿子的“交锋”。余华对儿子进行音乐熏陶,希望儿子能听到“真正的宁静”,精心挑选巴赫的《平均律》、巴托克的《小宇宙》和德彪西的《儿童乐园》给儿子听,结果却被孩子外婆所放的一首儿歌《小燕子》打败。余华只得向现实妥协。当儿子处在人生第一个叛逆期,几次把母亲气哭,余华安慰妻子陈虹说:“将来你的孙子会为你报仇。”这何尝不是一种人生哲学,爱会轮回,痛也会轮回。看清了这一点,人生就会少一些焦虑。
有人说,不写小说的余华才是真正的余华。这句话不妨换一个说法,写散文的余华才是真正的余华。余华在他的散文中通过对生活的日常描写,为我们呈现有韵味、深入人心的感悟。他向读者袒露自己的人生,抒写对生活的真切感受,既说出了有趣的欢愉的生命体验,也说出了敏感和无奈的那一部分。
一阵风从山谷深处吹来,那是三亚冬天细微的风,带着暖意,轻轻吹拂过余华,也吹拂过我的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