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5日踏上飞往韩国的航班,中国U18女足正式开启2024中日韩青少年运动会之旅。在一周不到的时间里,姑娘们以两个3∶0连克日、韩女足,拿下本届比赛冠军。这支6月份才刚刚经历选拔、大部分队员曾一度被挡在U17女足世界杯门外的队伍,是如何在短短两个月时间里完成可喜的进步?答案和经验值得全队上下和中国足协细致复盘一番。
队伍直到开赛前一周左右才敲定
作为一项亚洲范围内的传统赛事,中日韩青少年运动会到今年已是第32届,比赛采取轮流举办的形式,明年将再度来到中国。
由于不具备像日韩两国那样拥有单个年龄段队伍,中国U18女足通过选拔的方式,召入了包括2006、2007、2008三个年龄段的队员。严格来说,备战工作从6月下旬才正式开启,当时2007年龄段的中国U17女足刚刚结束U17女足亚洲杯决赛阶段赛事任务,在争夺第三名决赛中,中国队不敌韩国队位列第四名,失去了参加今年下半年举行的U17女足世界杯的机会。尽管如此,中国足协在苏州组织进行的中国U18女足选拔集训,47名球员中包括了16名曾参加过U17女足亚洲杯的球员。
为期两个月的时间里,中国足协和执行教练组共开展了三期集训,每一次的球员名单都有不同程度的“进进出出”,一定程度上也为队伍的组建工作造成了困难。在此期间,包括女超联赛、女甲联赛争冠组和保级组的比赛、女乙联赛、中青赛、三大球运动会备战等各项赛事几乎没有间断,各地方队对于队员的需求较为迫切,种种因素之下,队伍直到开赛前一周左右才终于敲定。8月25日,中国足协官方公布了此次出征韩国的18人名单,而球队的首场比赛定于8月27日开打(后因庆尚北道退出,首战变为28日对阵韩国女足)。
这支队伍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尽管在中日韩青少年运动会上夺冠的这支中国U18女足只是短期组建,但从长远来看,这支球队却有着承上启下的特殊使命。首先,球队中不少人将是未来中国U20女足的班底成员,这支球队将是2026年U20女足亚洲杯及U20女足世界杯的适龄参赛队,而U20女足亚洲杯预选赛即将于明年打响;其次,中国足协还将组建新一届U17女足在明年参加改制后的U17女足亚洲杯决赛阶段赛事。无论是U17女足还是U20女足,组队工作其实都称得上是刻不容缓。
如果只追求成绩,那么也可以效仿其他参赛队,以2006年龄段球员为主,毕竟她们有一定洲际赛场经验,综合能力会更突出一些。但基于女足人才体系建设和后备人才培养的初衷,此次中国U18女足队伍中包含了2006至2008三个年龄段的队员。其中包含了11名2006年出生的队员、5名2007年出生的队员,以及两名2008年出生的队员。与日、韩女足两战当中,张怡倩打入两球成为队中头号射手,2007年出生的陈瑞打入一球、2008年出生的张克璨在对阵日本队的比赛中打入第三球。在战胜韩国队后,8月29日上午进行的中日对决实际上就成为本次比赛的冠军争夺战,结果中国队的姑娘们不负众望,仅半场比赛就几乎锁定胜局。
本土教练组执行“16小时工作制”
在U17女足前任主帅、澳大利亚人加里·范埃格蒙德结束合同后,中国足协并没有停下女足U系列国字号队伍建设的工作。负责此次中日韩青少年运动会的中国U18女足教练组成员,基本都是此前U17女足的教练组成员,由王洪亮担任执行主教练,团队成员中包括了同为1985届的原国脚朱挺,以及从海港俱乐部借调的于海,后者从年初开始正式踏上执教生涯。
本次备战中日韩青少年运动会过程中,整个团队奉行“16小时工作制”,旨在充分利用有限的时间,做好日常训练、生活计划、心理沟通等多方面工作,确保球队能够以最佳状态出战比赛。尽管从集训到出征之前面临着多重困难,但球队内部一直以来的目标就是“夺冠”。值得一提的是,在8月集训期间,正值巴黎奥运会举行,中国代表团每收获一枚金牌,队员们就会以小组为单位制作PPT,向全队介绍讲解,分享心得。之所以有这样的安排,是希望能鼓励队员们向奥运健儿学习,从其他领域的运动员身上汲取成功经验。 本报综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