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孩子暑假在家特别懒散,每天睡到自然醒,起床后也基本是在看电子产品,让我有摔孩子手机的冲动。孩子这样的状态,到底该怎么办?
答:父母面对假期中孩子的懒散、玩手机、贪睡等行为,首先要做的就是接纳,不要过分夸大,更不要过度紧张,要学会换位思考,分析孩子的具体行为,探索行为后面的具体需求。孩子玩手机是暂时放纵?还是逃避压力?还是真的沉迷游戏不能自控?
接下来,父母要做的就是处理好自己的情绪,和孩子进行积极有效的沟通。摔手机大概率只能恶化关系和加剧矛盾,务必克制。在这里推荐非暴力沟通方式,它可以概括为四个步骤:讲事实、谈感受、说想法、提要求。例如,看到孩子玩手机,父母感到很担心,就可以对孩子说:“看到你这几天都在玩手机(讲事实、不夸大),不能按时吃饭、睡觉(可以补充细节),我感到很担心(谈感受)。因为我觉得玩手机会影响你的视力,不按时作息会影响你的健康,我希望你能够合理安排好你的假期生活,最好我们抽个时间好好聊聊这个问题。”在此,也建议父母最好针对孩子的具体问题,一个一个进行沟通,不要设想一次性解决所有问题。
假期的生活混乱和机不离手问题,微观上可以说是孩子个人自律问题和时间管理问题,从宏观上来看,则反映了家庭养育方面的一些问题。
如果孩子成长在一个有规矩的家庭,他会有敬畏心,知道行为的底线,知道尊重他人和规矩,那么手机就只是他的工具或朋友,而不会成为他的主人。家长们可以扪心自问:“我们家有规矩吗?我们带头遵守规矩了吗?我的孩子有敬畏心吗?我自己是手机的主人还是奴隶?关于手机的使用,家庭中有详细讨论过具体的规矩吗?(什么时候可以玩?孩子多大的时候给他手机?玩多久?为什么需要?在哪里玩?通过手机你希望孩子获得什么?)关于生活和家务的安排,我们家有规划吗?”
父母们千万“不要一个人在战斗”!父母这个职业是没有假期的,父母们要寻找和自己三观一致的其他父母组队抱团,特别是和自己孩子年龄相仿的别家孩子父母,互相支持,互相交流,共同组织适合孩子的活动。根据相关调查,孩子在12岁到15岁之间,对他影响最有效的就是同伴教育而非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其次,即使在假期,父母也要和孩子的老师进行充分的沟通,一方面通过老师了解孩子;一方面帮助老师了解孩子,形成教育合力。
最后提醒家长,生活本身就是学习,家长需要多想一点的办法让家和假期都变得有意思、有意义。当然,如果发现孩子已经沉迷手机游戏,建议寻求专业机构和专业人士的帮助。本报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