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过一段时间,各地高校将迎来开学季。2024级的大学生们,是否已整装待发?开学在即该准备哪些东西?需要注意什么?为此,记者整理这份新生开学指南,供各位准大学生参考。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赵春晖 整理
报到必备证件
●三证一书
“三证”即身份证、准考证、高中毕业证。可提前复印几张身份证复印件,因为有些高校的报到体检、寝室登记、注册信息等可能会用到,提前复印好在需要时可节省时间。大部分高校要求新生报到时须携带录取通知书、准考证和身份证,因此高考时的准考证也要带上。此外,部分高校还会要求携带高中毕业证,具体可查看各院校的新生入学须知。
“一书”指录取通知书,是入学报到的身份证明。
●档案
各省(市、区)的政策要求会有不同,若需要新生报到时自己携带纸质档案到校的,新生切记要保管好且不要拆封,到校后尽快交给老师。
●党、团转接手续
若已是党员,切记在入学报到前,到高中学校的校党组织开具党组织关系转出证明。此外,记得携带团员证、党员证,以及党、团关系的转接证明。
若是团员,应由团籍所在学校团委在团员证上填写转至高校团委并加盖公章。
●户口迁移证明
需要迁户口到高校所在地的新生,需要到户口所在地派出所办理户口迁移证,并将户口迁移证上交学校办理迁入手续。
办理户口迁入手续时,还要携带录取通知书、身份证以及户口簿。
●家庭情况调查表+经济困难证明
家庭情况调查表是针对家庭经济情况进行的调查,要求学生真实填写。家庭经济困难的同学,可以由乡(镇)、街道办以及民政部门等开具贫困证明并加盖公章。这些材料在大学期间申请奖(助)学金时会用到。对于一些困境家庭的学生,学校一般会给予照顾,比如提供助学贷款、勤工俭学等机会。
这些材料是入学新生最容易忽略的,很多家庭困难的学生,因为不知道提前办理这些证明,到校后收到相关通知,但来不及回家办理错失机会,因此请有需要的同学提前准备。
●照片
提前准备几张一寸和两寸的近期免冠照片,因为新生报到时需要办理很多手续。学校周边可能有照相馆,但会由于要拍照片的新生人数较多需要排队。照片最好留存电子版,在报到登记、体检、寝室登记、学生证办理以及参加社团时有备无患。
●文件袋
新生入学报到时,会有很多零散的东西,比如体检单、入学手册、缴费单、宣传页、小地图以及各种证明等,将它们装进文件袋里,既方便又安全。建议在文件袋上写上姓名和联系方式,万一丢失,让捡到的人可以快速联系到本人。
衣、食、住、用、行
入学前,高校新生们在衣、食、住、用、行方面可参考以下几点。
●衣
部分院校是在九月开学,现在大部分地区天气还是有些热,但是一个月后天气会逐渐转凉,所以入学时记得带几件秋装。棉服、被子等冬季用品,可以利用国庆节假期回家时再带,也可以选择邮寄,省时省力。
●食
从家里出发前,可携带一些简易食品,供路上食用。建议带水杯,喝热水,有些人喝瓶装水容易腹泻。另外,可以带点家乡特产,既可以自己吃,又可以分享给新同学,以快速拉近彼此之间的关系。
●住
提前了解学校的住宿环境以及是否配有凉席、被褥、蚊帐等用品。有些学校会向学生有偿提供被褥等床上用品,学生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自带或者购买。
●用
进入高校对于多数学生来说,是远离父母自己独立生活的开始,那以下生活用品要提前准备好。
军训必备:纸巾、花露水、清凉油、防晒霜等。
防病必备:创可贴、感冒药、退烧药、消炎药、跌打损伤药、胃药等,有痛经史的女学生建议携带缓解痛经的药。
生活用品:可根据每个人的需求自行准备,如毛巾、牙刷、牙膏、洗面奶、沐浴露、热水瓶、洗脸(脚)盆、晾衣架等。
●行
出行方式可以根据路途长短、天气情况、经济情况等选择,如火车、飞机、汽车等。无论选择哪种出行方式,都要注意安全。
现在移动支付比较方便,大部分人会通过手机银行、支付宝、微信等方式进行转账,所以一般不会携带大量现金。如果需要现金,建议将现金存到银行卡上,随取随用。
乘坐交通工具时,不要贪睡。如果想眯一会儿,安全起见,建议把包抱在怀里。下车时,提前15分钟清点好自己的物品。
无论到哪里,记得带好身份证,车票、登机牌等也要收好,以免丢失,泄露个人信息。
第一次出远门坐长途汽车的同学,建议准备一些防止晕车的药,带一些风油精也行,以备不时之需。如果要转车,不要随意找人代买车票,一定要去正规售票窗口买票。
乘坐出租车时,记得索要发票,万一有东西遗落在车上,可通过发票联系出租车公司或出租车司机。
入校注意事项
新生入学的那几天,各高校都会在火车站、汽车站,甚至机场设置迎新点。新生可乘坐校车到校报到,安全方便。到校后,还会有学长、学姐引领办理登记、缴费、饭卡等一系列手续。
需要注意的是,面对车站或机场迎新的学长或学姐,要看清楚学校名牌;安全到校后,记得给家里报平安;到校后,第一时间完成入学报到等流程;缴费后记得索要发票,没有发票的也要留好收据;建议将家长、辅导员的联系方式互相留存。需要申请学费贷款的同学,要提前了解生源地助学贷款政策以及学校的学费减免或助学贷款政策,看是否符合申请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