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许多家长都渴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早日独立,但却在实际操作中遇到了诸多困惑。如何在关爱与放手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既能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又能培养他们独立自主的能力呢?近日,记者采访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安丘市心理健康教育专家团成员、安丘一中专职心理教师苏丽,就父母如何设定“健康边界”,促进孩子独立性发展进行了探讨。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何赛
何为家庭中的“健康边界”
苏丽解释,“边界感”指的是在人际关系中,特别是家庭成员之间,对于个人权利、隐私、选择及责任范围的清晰认识和尊重。它涉及个体之间的界限划定,确保每个人都能在一定的自由度和安全感中生活和发展。在家庭环境中,健康的“边界感”对于维护家庭和谐、促进个体成长至关重要。
为何设立健康“边界感”成为现代家庭的迫切需求呢?苏丽说,设立健康的“边界感”有助于保障每位家庭成员的个性化发展。在一个充满爱与尊重的家庭环境中,每个成员都被赋予了一定的自由空间,得以按照自己的节奏和方式成长。这种自由度不仅激发了孩子的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也促使父母在陪伴中学会放手,共同见证孩子的每一次进步与蜕变。
设立情感边界:尊重孩子的情感体验,鼓励自我表达
“很多父母容易陷入一个误区,就是认为孩子的情感是脆弱的,需要自己去保护和替代处理。但实际上,孩子的情感成长是需要经历和挑战的。如果父母过度介入,就会剥夺孩子自我体验和自我成长的机会。”苏丽表示,父母在孩子的情感世界里应该扮演一个引导者和支持者的角色,而不是替代者或控制者。这种角色的定位,对于孩子情感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孩子的情感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他们会有自己的喜怒哀乐,也会有自己的困惑和挣扎。苏丽提醒各位家长,作为父母,应该学会尊重孩子的这些情感体验,允许他们有自己的情感空间,而不是一味地强加自己的意愿和期望。同时,父母也应该鼓励孩子多进行自我表达。孩子的情感表达是他们与外界沟通的重要方式,也是他们自我认知和自我成长的重要途径。因此,父母应该给予孩子足够的倾听和理解,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情感是被接纳和尊重的。
苏丽说:“当孩子遇到困难或挫折时,父母可以给予支持和安慰,但更重要的是教会他们如何自己去面对和处理。这样的引导,既尊重了孩子的情感,又培养了他们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设立决策边界:给孩子适当的决策权,培养自主选择能力
在谈到决策边界时,苏丽表示,很多父母习惯于为孩子做决定,无论是生活琐事还是学习方向,都希望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然而,这种做法往往会削弱孩子的自主性和决策能力。
“父母应该明白,孩子是需要学会自己做决定的。”苏丽说,但这并不意味着父母要完全放手不管。相反,父母应该根据孩子的年龄和能力,给予他们适当的决策权,并在他们需要帮助时给予指导。比如: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可以让孩子自己决定穿什么衣服、吃什么食物(在合理的范围内);在学习上,父母可以与孩子一起制定学习计划,但具体的学习内容和进度可以由孩子自己来决定。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孩子自己权衡利弊,做出选择,并承担选择所带来的后果。苏丽还提醒,父母在给予孩子决策权的同时,也要教会他们如何做出明智的选择。这包括教会孩子如何收集信息、分析利弊、考虑后果等。这些技能对于孩子未来的独立生活和社会适应都是非常重要的。
设立责任边界:明确家庭责任,鼓励孩子承担家务和社会责任
苏丽表示,责任边界也极其重要,父母应该明确家庭中的责任分工,并鼓励孩子承担适当的家务和社会责任。这是培养孩子独立性和责任感的重要途径。
“很多父母因为疼爱孩子,不愿意让他们做家务或承担任何责任。但实际上,这样做只会让孩子变得依赖和缺乏责任感。”苏丽建议,父母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和能力,分配一些简单的家务任务给他们,比如整理自己的房间、洗碗、扫地等。同时,父母也可以鼓励孩子参与一些社会服务活动,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孩子学会承担责任,奉献爱心,并懂得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部分。
不仅如此,苏丽还表示,父母在鼓励孩子承担家务和社会责任时,也要给予他们足够的支持和鼓励。当孩子完成任务时,父母要及时给予肯定和奖励;当孩子遇到困难时,父母要给予帮助和指导。这样的互动不仅可以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和成就感,还可以加深他们与家庭、社会的联系。
此外,苏丽还强调了父母在设定边界时需要注意的一些事项。首先,父母之间的教育观念要一致,不要在孩子面前表现出分歧。这样可以避免孩子在父亲、母亲之间产生混淆和矛盾。其次,处理问题要有灵活性,父母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和成长变化适时调整边界。这样可以确保边界的设定既符合孩子的成长需求,又不会过于苛刻或宽松。同时,父母要学会尊重孩子的个性和意愿,不要强迫他们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
“设定边界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它需要父母有足够的智慧和耐心。”苏丽表示,只要家长们用心坚持下去,用正确的方式引导孩子,相信一定能够让孩子们成长为独立、自信、有责任感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