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版:光影记录

老手艺玩出新花样 他让砚台“活”起来

冯继正在传统紫金石雕刻中融入圆雕等多种技艺,使作品立体鲜活

(2024年07月26日) 来源:潍坊晚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临朐县石材资源丰富,尤其冶源街道一带红丝砚、紫金石砚加工久负盛名。红新村村民冯继正将紫金石砚台制作与圆雕等雕塑制作技艺相结合,使得原本平面的砚台图案变得立体,让传统紫金石雕刻技艺焕发新光彩,而他也成为紫金石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省级工艺美术大师。
□文/图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周晓晴 通讯员 孟凡霞
  让砚台图案变得生动立体
  7月25日,记者走进位于临朐县冶源街道红新村的紫金石雕刻工坊,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紫金石砚及摆件错落有致地摆放在展厅内。在屋外,一位身穿工作服、佩戴护目镜的雕刻艺人正忙着雕刻,全身心沉浸其中,他便是紫金石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冯继正。
  常见砚台多是制作者随原石形状制作出或椭圆形或方形等大致外观,再根据花纹在砚台表面雕琢山水人物、花草树木、飞禽走兽等。然而,在冯继正的手中,砚台的雕刻方式不再拘泥于平面雕刻,其中融入了圆雕、透雕、浮雕等雕塑技艺。电钻旋转间,一方紫金石砚雏形渐显,他手持刻刀对细处花纹进行雕刻,让图案变得生动立体,砚台宛若“活”了起来。
  冯继正的祖辈均是从事石材加工的手艺人,耳濡目染之下,他自幼便喜欢绘画、雕刻,十七八岁开始正式跟着家人学艺。他先跟家人学习了基本的雕刻技能,后拜本村有名气的雕刻艺人为师,并到华艺雕塑等知名雕塑制作企业学习,技艺日益精进。
  在学艺过程中,冯继正发现,精美的砚台多被人们当作摆件,展示和观赏功能大于实用功能,并且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市场上对于石质摆件的需求越来越大,他从中看到商机,便琢磨将砚台常用的平雕与圆雕、透雕、浮雕等雕刻技艺相结合,并专精于紫金石雕刻。
  不断改革创新,众多作品获奖
  冯继正介绍,冶源一带盛产红丝石、紫金石,当地有着以其加工制作砚台的传统。制作一件上品紫金石作品,需要精心挑选质地优良、纹理独特的紫金石作为原料,经过选料、设计、画稿、雕刻、打磨等多道工序,凭借独特的构思和创作理念,最终雕琢而成。冯继正不断改革创新,尤以龙饰器物雕刻见长,对历史上各个时期形态各异的龙形图案进行了细致揣摩,在不同作品中呈现龙的不同形象。他雕刻出的一条条中华龙出神入化、栩栩如生,作品多次获全国、全省奖项,他也被评为省级工艺美术大师。
  临朐素有“中国观赏石之乡”美誉。临朐县委宣传部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部长、县文明办主任陈洪涛表示,近年来,当地依托资源禀赋,潜心发掘紫金石文化,通过培养、推出冯继正等一批非遗传承人,将制砚与雕塑、传统与现代技艺相结合,使紫金石、红丝石等加工制作技艺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也大大提高了文化临朐的知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