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一座城市的方式不止“Citywalk”,骑行也是不错的选择。握住车把、踩动脚踏,在骑行的路上,与自由的风相伴。速度有了,风景有了。骑行这股风,都刮动了谁?来听听他们爱上骑行的理由吧!
┬文/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张沁 陆菁菁
图/受访者提供
灵魂怕风手(37岁 奎文区)
享受在骑行中肆意大笑
2019年,我32岁,承受着工作和生活的双重压力,体重一度飙升到235斤,旁人异样的眼神深深戳痛了我。亮红灯的体检报告、身体上和心灵上的痛苦,让我下决心改变。就在那时,我偶遇了骑行。
我买了一辆入门级山地自行车,每天骑行上下班,来回20公里的路程。几天下来,我浑身没有一处不疼,崩溃过很多次,甚至中途停下坐在自行车旁默默流泪。这样坚持了四个月,体重减轻了15斤,从那时开始,骑行不仅成为我的减重方式,更成了刻在骨子里的热爱。
2021年夏天,我遇到了一群志同道合的骑友,一个人可以骑得很快,但一群人可以骑得很快乐!每天早上5时50分集合,一路畅骑,远离城市的喧嚣,感受着风和自由,那种大汗淋漓、精疲力尽的感觉真的很解压。2022年,我拥有了第一辆公路自行车,比山地车更轻便,更适合远途骑行,那之后,浮烟山、渤海之眼、欢乐海、峡山水库以及安丘天路、临朐石门坊、青州古城……每一处都烙下了我车轮的印记。我一天骑行的最远距离是从市区骑行到青州胡林谷,来回202公里。目前,我的骑行总里程已超过3万公里,体重也到了现在的185斤。与重度脂肪肝一起消失的,还有我的内向和孤僻,骑行路上,我可以肆意大笑、大声呼喊,体验不一样的速度与激情。
瓶子(30岁 潍城区)
骑行中与自己对话
最初,我是带着减肥的初衷开始接触骑行,目标是坚持每天骑行上下班,约20公里的距离是对自己的挑战。然而,随着车轮的滚动,我渐渐发现骑行给予我的远不止于此。每一次骑行,都是与风共舞的时刻,我感受着风从脸颊拂过,带走一天的疲惫,带来内心的畅快。那速度与激情、从身边穿过的风景,让我重新找到了生活的热情。
骑行,让我有了探索的渴望。我骑着自行车,穿梭在城市的每个角落,那些曾经被忽视的风景和人情,都成了我眼中的珍宝;骑行,更让我学会了专注。当我骑上自行车,我会将注意力完全集中在路上,那是一条通往内心的路。我会与自己对话,寻找想要的答案。
骑行不仅是一种运动方式,更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独特的疗愈方式,它帮我阻断了焦虑的侵袭,让我重新找回快乐的感受,让我学会坚持和专注。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继续骑行,用车轮丈量世界的宽度。
夏小站(42岁 高新区)
骑行中寻找独特的景色
从小我就对自行车怀有一份特别的情感,羡慕路上那些自由疾驰的骑行者,他们的身影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带着无拘无束的洒脱。后来,我成为一名设计师,长时间的加班、久坐,让我的身体逐渐滑向亚健康的边缘。
2014年,我开始尝试骑行,从最初的小打小闹到渐入佳境,发现自己对这项运动的热爱持续增加。在骑行过程中,我沉醉于风的轻拂,享受阳光的温暖,喜欢踩脚踏的节奏感。骑行十年,我在潍坊环球车队结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骑友。每年的3月中旬到10月底,我们每天清晨相约在白浪绿洲湿地公园骑行30公里-50公里。每逢节假日,我们会挑战更长的路程,骑行至青州、安丘、临朐等地,探索未知美景。
我喜欢在骑行过程中摄影,寻找独特的景色,捕捉动人的瞬间。翻看相册,找不到几张我自己的照片,满是骑友们的笑容和沿途的风景。骑行让我找回了健康,也找到了快乐。
阿文(34岁 寒亭区)
坚定去探索未知的精彩
去年4月份到现在,我累计骑行4000公里,可能对于很多资深骑友来说,这不算什么,但于我而言,4000公里是骄傲更是荣耀。
一年多的骑行,其中的美好不想赘述。实际上,摔伤、爆胎、遇到极端天气这些意外状况,才是骑行的常态。今年5月份,我与几个好友环峡山湖骑行,本想中途再一起去浮烟山,没想到我的骑行搭子在一段下坡的路上为躲避对向来车摔倒受伤,当时看她躺在地上一动不动,我的大脑一片空白,内心的恐惧达到了顶点。万幸的是,经过检查她只是受了皮外伤。休整几天后,我们又出发了。
还有一段经历比较难忘,我们从峡山返程的路上突遇大雨,而随行的保障车只能放四辆自行车,同行的男骑友们毫不犹豫地把位置让给了女生。安顿好我们之后,他们有的冒着大雨骑车往家赶,有的躲在公交站牌下等雨停,那一刻,我真切感受到团队的温暖,可能这也是我愈发深爱这项运动的原因。
骑行者不会因伤痛和困难而退缩,反而会更加坚定地在这条路上前行,去探索更多未知的精彩,去领略那独属于骑行者的风景。我深信,最好的风景永远在路上。
一起聊个天
骑行虽然算不上精致的运动,却给了很多人独特的体验。这些热爱骑行的人,用车轮去到城市的每个角落,骑过柏油大道,骑过街巷胡同,骑行的痕迹就是这个城市独特的脉络。他们在骑行中感受城市,在城市中发现美好,在美好中愈加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