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祥杰
在我的家乡滨海区孟家庄子村,村南头有一棵奇树,当地人称之为子母槐。它斑斑如龟裂的树皮浸透了岁月的沧桑,直径一二十米的庞大树冠上虬枝纵横、亭亭如盖,虽已历经六十多个春秋的风雨洗礼,至今仍枝繁叶茂,生机盎然。
从外观看,似乎是紧挨着的独立的两棵树,实则较小的那棵是从主根上生发而出的,可谓两树同根、血脉相连了,所以人们在感叹于大自然的天造地设之时,给它起了一个充满深情的名字——子母槐。如今,雄伟挺拔的子母槐已经长到约三层楼高了,主干粗壮苍劲,母树尤为明显,而子树的腰围,哪怕是一个高大的成年人也合围不过来。
说起子母槐,这是一棵刺槐,这一树种的生命期一般在50年左右。村落当年所植的其他槐树早已消失在了历史的尘烟里,而仅存的这棵子母槐虽然早过了盛年,生命力却未曾衰减,实则属于“寿星树”了。当地百姓爱惜此树,特地在树的周围加上护栏予以呵护,而其生机也愈发盎然。尤其是一到夏初时节,树上便挂满了芳香四溢的串串乳白色槐花,在绿白相映间,傲然展示着四季中最美的芳华。每当此时,蜜蜂纷至沓来竞相采蜜,周围的院落里也氤氲着醉人的花香。早些年物质匮乏时期,满树的槐花作为可以充饥的食物,更不知馈赠给当地百姓多少营养呢。
时光荏苒中,子树和母树相依相伴,像极了贴心的子女侍奉在母亲身旁,无论严寒酷暑,也未曾想过离开半步,而主树犹似一位慈祥的母亲,在时时叮嘱着、凝视着自己的孩子,无论风霜雪雨,关爱的目光始终没有远离,即使半个多世纪的光阴流逝,也不曾有过一丝的厌倦,世人常赞“母慈子孝”,其至高境界也不过如此吧。
回首岁月的长河里,不知曾有多少百姓在子母槐的脚下驻过足、乘过凉、歇过脚、避过雨,它总是无声无息地陪伴着、护佑着一辈又一辈的淳朴百姓。而幽静的环境和高大的树冠,也引得鸟儿前来筑巢育雏,更多的南来北往的鸟儿经过此地时,也会飞临树梢停留歇息,于是子母槐也成了鸟儿的天堂,特别是到了夏天,槐花飘香,鸟鸣啾啾,真应了古人所说的“鸟语花香”的意境了。
人们眼中的子母槐,见证了时代的一次次变迁;人们心中的子母槐,也寄托了传承不息的世人情怀。